河北清理5.5萬人,四川清理清退2.8萬人,河南清理1.5萬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四省已有10萬余“吃空餉”者現形。(9月24日《新華網》)
根據審計、紀檢等部門查處的情況,吃空餉”者往往臉譜各異,手段更是五花八門,如:長期曠工但工資照領的“曠工餉”,長期請假卻依然拿錢的“病假餉”,偽造人員虛報多領的“冒名餉”,瞞報去世繼續代領的“死人餉”,一人領取兩份以上工資的“多頭餉”,未按規定核減或核銷待遇的“違紀違法犯罪人員餉”,權力安插進編領錢的“掛名餉”等。其中,一些案例的荒謬程度更是讓人瞠目。
10萬余人吃空餉,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數字呀!雖然歷經數次清理空餉的行動,但總有很多令人吃驚的“奇跡”會發生,是清理力度打了折?還是阻力太大?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以前,人們說起腐敗多指官員貪污受賄、奢侈浪費,是不為老百姓著想的貪官、昏官。而在現實,有一種腐敗隱蔽的很深,破壞力也很強,那就是吃空餉。試想,無論吃空餉的方式如何花哨,但肯定要通過一定的人事組織程序,要通過主要領導簽字,這種見不得陽光的“交易”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既得利益者,不但破壞了人事紀律,破壞了當地財政制度,而且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人才競爭與發展。此種“交易”背后的腐敗最為百姓所痛恨,危害力不容小覷!
所以,當我們為4個省清理了10萬余“吃空餉”者的成績單而慶祝時,更要關注每一個“吃空餉”者背后的操盤手,要讓他們現形承擔責任。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權力監管失范、查處不力、違規成本過低是主要原因。治理“吃空餉”從源頭禁止“發空餉”更為重要。對于人事、財務等監督管理不力、失察瀆職的相關責任人也要加大問責力度。
文/梁新紅
責任編輯:姚建
上一篇: 學生到底該留啥發型
下一篇: 農村是我家 美麗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