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參與到了房地產中來,國資委統計資料表明,在其管轄的央企中,涉及房地產業務的高達80%,相關人士估計,央企中房地產資產總量應高達2000億。
國企為什么熱衷于參與到房地產中來,就是因為房地產的利潤很高,只要投入房地產,幾乎都有豐厚的回報,而在當前,我們考核國企,一個主要的指標就是國企一年能有多少利潤,所以很多國企都放下自己的主營業務投入到房地產中來。
國企追究利潤沒有錯,但是通過房地產來達到利潤最大化,恐怕就不得不讓人擔憂了。許多國企都是實力很雄厚的企業,資金往往很多,一旦大量的國企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中來,很有可能造成房地產虛假的繁榮,抬高房價。現在很多地王都是國企拍賣到的,這不能不說明問題。地價的增長,最終要落實在群眾身上,使群眾不得不承受高房價之苦。如此高利潤是建立在群眾痛苦之上,這樣的國企還配叫國企嗎?
大量的國企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中來給國家的經濟也帶來了危險。國企在我國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它們大多數都是和國家經濟命脈有關的企業,國企究竟怎么樣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可是當很多國企都進入房地產市場,一旦房地產出現泡沫,國家對房地產進行整頓,那么這時候參與房地產的國有企業不能不受到影響。當大量的國有企業因房地產受到牽累時,國有企業出現倒閉破產,最終危害的還有國民經濟。
另外,大量的國企進入房地產市場對國家的未來也是有害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開會議,提出要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央為什么要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恐怕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國家未來要有競爭力、要有持續發展,必須依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強國都是很少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美國以往的支柱產業是鐵路、鋼鐵、石油、飛機和汽車制造業,現在是航天、信息產業。靠著這些“支柱”,美國現在幾乎壟斷著全球GPS、軍火工業、客機等市場。
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引導企業把物力、財力放在上面,而不是過多的放在房地產上。如果我們主營業務不是房地產的國有企業這時候還把主要的精力和投入放在房地產上,而忽視自己的主營業務,那么雖然可能會一時的獲取很多利潤,但從長久來說,會失去很多發展機會,未來沒有競爭力,危害企業長遠發展。現在國資委提出,要加強管理,靠炒賣土地、減持股票獲得的利潤不能作為對企業領導人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這是很有必要的。從考核上向企業表明,國企不能只關注眼前的利益,還要關注長遠發展,還要關注民眾利益,從而引導國企究竟如何發展。(東方網 肖華)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百萬豪宅就是一包“九五至尊”
下一篇: 減負不力遭查處的校長只是應試的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