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令行禁止。說了就做,定了就辦,必須的。云南12所學校把省教育廳下發的“減負令”當成雞毛,不聽招呼,減負不力,校長因此受到處罰實屬正常。政府也需要搞這種真刀真槍的減負查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頭有尾。
但是,也不忘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擒賊要擒王,打蛇打在七寸上。如今學生負擔為什么如此沉重?盡管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還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上,是高懸的高考大棒,這才是真正需要嚴肅“查處”的問題。畢竟,學生負擔重是應試教育體制造成的,不在改革教育體制做文章,單純從學校減負上找出路,恐怕會南轅北轍、舍本取末、緣木標魚。這么看,受到處罰的校長就有點冤枉了。
實踐早已證明,面對應試教育強大的慣性,政府的“減負令”顯得十分蒼白和微弱,甚至就是應景的,因為人們普遍擔心“減負令”將對教學質量構成直接威脅,與應教育體制不合拍。據報道,被查處的12名校長,涉及的問題是“每周體育課時間安排不足1小時、違規為學生征訂教輔材料、利用暑假和其他節日假期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等”。從教育部門認定的錯誤事實中,人們不難看出,個別學校之所以“闖紅燈”強化教學,還是害怕“減負”導致“減質”,還是為了確保高升學率,還是為了提高教師乃至學校的成績考核和相對應的績效工資收入。
老實說,只要應試教育體制存在,只要高考是鱗選人才的唯一渠道,學生負擔就只能增加不會減少,減負是一句空話。事實上,對于“減負令”,不僅在學校不受待見,就是在家長中間也沒有市場,他們往往把減負與學習成績下降畫等號。為此,在校內減少教學課的情況下,便出現了學生放學后,被家長拖著東躲西藏像打游擊戰似的用各種途徑補課的現象,學生負擔反而大增。不解決好減負后學習成績穩步提高的問題,“減負令”就將是一張廢紙。
如今,對于許多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未來,教育投資就是未來投入,就是一場人生賭注。為了使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能夠考好大學,有個好出息,家長們可謂不擇手段、不惜血本。類似甘肅會寧城郊那樣的“陪讀村”,在全國其他地區也很普遍。在家長巨大投入面前,“減負令”也是無奈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是一項龐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教學內容和方式、考試和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方方面面,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搞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自上而下,整體推進,穩步實施。學校畢竟只是教育鏈條上的末端,局部改革需要整體改革支撐,并在整體改革方案下行動,教改是一場協同戰、合成戰,“單兵突進”將是大忌。誠如許多事情“皇上不急太監急”一樣,根本就沒有什么用處,反而會把事情搞得很糟糕,弄亂套了。中國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部拿出總體方案,并具體組織全國統一實施。眼下最應該問責的也是教育部,相信新任部長能夠有所作為,不再讓民眾失望。
其實,教育部門與其真刀真槍地查處減負問題,倒不如實實在在地研究解決減負后怎樣穩步提高學習成績,消除減負的副作用,為減負辟開一條通道。這樣看,就更不應該拿不“聽令”的校長開刀了。(紅網 徐云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對炒賣土地的國企嚴格監管好!
下一篇: “滾蛋事件”能否讓媒體與受眾學會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