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014年初,山西映連紅集團和臨汾市通力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人吳春雷去堯都區鐵路東街道三元社區開證明。當時的三元社區尚棲身于市建18號院,工作人員全都擠在一個不足20平方小舊平房里辦公,環境異常簡陋,條件十分艱苦。
“第一次走進三元社區,實話實說,完全顛覆了我的想象。服務于18個居民小區,24個企事業單位,兩個學校,5個幼兒園,300多個門店,近兩萬口人的一個大型社區,辦公場所的條件設施簡易老化乏善可陳,夏天漏雨、冬天鉆風。盡管如此,社區的工作人員個個精神飽滿,態度熱情,對于來辦事的轄區百姓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我從內心深處感到了一絲暖流……”此情此景對吳春雷觸動很大,并因此萌生了為社區做些事情的念頭。
“作為駐區單位,我能為咱社區做點什么......”吳春雷找到了三元社區黨總支書記劉衛星。劉衛星語重心長地跟他攤牌:社區現在辦公場所又破又舊,我們幾個人擠在一起,工作環境差不說,關鍵是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社區要創新社會治理、服務群眾的需求了,你看你能不能在你新開發的小區里,為社區提供一套辦公用房?滿腦子都是社區干部擠在小破平房場景的吳春雷沒有絲毫猶豫當即拍板:沒問題,放心吧。半年后,保證讓社區直接搬家。
2014年7月,三元社區順利如期地喬遷到東陽花園小區的兩套商品房內。一套是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調解室、怡心室、檔案室、志愿服務室,另一套是多功能活動室。從此之后,社區黨員群眾有了新家,社區干部有了寬敞舒適的工作環境,群眾辦事再不用在門外苦等,黨員開會再也不用東挪西借。眼瞅著社區實現鳥槍換炮,吳春雷既自豪又欣慰,因為他清楚社區干部是實實在在地為轄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把場所無償提供給社區是心甘情愿。
而這正是三元社區敢于打破條塊分割界線,矢志不渝一以貫之地把基層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寓于服務功能之中,以服務功能凸顯政治功能,實現黨建主導、社區協調、群眾參與、共駐共建共享共贏良好格局的生動范例。
風雨十六載,彈指一揮間。從最初不足30㎡的老舊辦公場所,到如今1000㎡的“一站八室”;從2002年的“三多兩低”社區,到如今的文明社區;從黨建工作載體單一,到如今的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十多年來,鐵路東辦事處三元社區始終堅持創新黨建引領,不斷強化為民服務,社區黨總支依托“6+N”活動載體,走出了一條發揮組織核心領導作用、建設完善陣地平臺、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的基層黨建新路子。社區先后榮獲“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西省文明社區”“山西省優秀志愿服務社區”“山西省巾幗先進集體”“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
創新大黨建模式
夯實黨總支核心
三元社區不斷深化創新大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立足網格化黨建基礎,在原有網格黨支部、分格黨小組等“網格化”組織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擴充,以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為契機,主動探索社區大黨委制,突出社區黨總支的核心地位,將轄區范圍內24個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支部、8個群團組織、全部納入社區大黨委,構建起了組織聯建、黨員共管、資源聯用、服務聯做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與此同時,社區還實行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等,有效促進社區黨總支統籌利用公共資源、統籌管理干部黨員、統籌開展各類活動,黨總支的核心領導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為真正把志愿服務工作落到實處,讓社區的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廣大的群眾主動參與社會治理,讓志愿服務公益意識和回報社會公益理念深入人心,三元社區以制度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完善了包括社區志愿者招募注冊流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及志愿服務激勵嘉許和回饋制度在內的5項志愿服務制度,對志愿服務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分解,明確到人,支持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全面提升了志愿服務工作效能。
強化基層宣傳教育,覆蓋基層各個角落。在社區各個駐區單位、學校、幼兒園、九小場所、物業小區、主要街道、公告欄、宣傳欄、文化長廊、對外公眾微信平臺定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雷鋒,樹新風”,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開展各類“最美黨員”“最美身邊人”“社區好人”“社區模范”等先進典型模范人物的宣傳機制,使社區居民耳濡目染,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和激勵廣大的黨員群眾積極向善,激發大家向先進學習,崇尚模范,在社區各個角落弘揚傳遞見賢思齊的正能量。
優化社區工作法
提供一站式服務
致力于社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三元社區不斷完善陣地平臺,將新時代新形勢、可推廣、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的社區工作法,融入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升級組織活動場所、提升陣地功能上下功夫。在原先500㎡一站式服務大廳、警務室和調解室的基礎上,三元社區通過共駐共建單位,對陣地進行擴大升級,形成了涵蓋一站式服務大廳、黨員工作室、圖書室、社團工作室、互聯園地、檔案室、怡心室、學習雷鋒志愿者服務站、青年之家、調解室、黨群服務中心等1000㎡的社區活動場所,面向社區居民設立黨建、團建、民政、衛計、綜治、人社等服務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推行一站式服務,方便居民群眾辦事。同時,社區還依托陣地完善載體平臺。
“網格化管理平臺”推動社區黨員干部、網格長黨小組長常態化開展進格入戶,上門服務,隨時受理,隨時承辦,隨時解難活動,“零距離”傾聽居民群眾的呼聲,設立社區信箱,建立“居民信訪日”制度,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三社聯動”“在職黨員一報到兩認領服務”“共駐共建”等平臺讓更多駐區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以及廣大黨員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服務中,為社區發展聚合了正能量,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實現了資源共用共享的良好局面;“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網格微信群、志愿者群和黨員微信群,讓黨員居民學習,了解政策信息和社區動態更加便捷,實現社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查詢方便;“主題黨日+”“道德講堂”“親子閱讀”“家風家訓”“公益講座”“家庭教育”“法律援助”等10個接地氣、惠民利的載體平臺,進一步強化了互聯互通,讓黨建工作有了更明確的抓手。
“四個一批”同發力
志愿服務節節高
三元社區組建了由在冊黨員、在職黨員、網格長、網格員、志愿者骨干、樓棟院長、居民小組長等參加的兼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志愿隊伍。與此同時,社區以在冊黨員和在職黨員為龍頭,“建立完善一批制度、建設招募一批隊伍、建設一批平臺陣地、開展一批特色服務”的“四個一批”工作法,吸引更多的居民成為志愿者,以志愿服務帶動和諧社區建設。
為了將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教育全覆蓋,社區黨總支將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根據社區居民的興趣愛好,3100名社區志愿者以及法律援助、義務巡邏、心理咨詢、文體志愿、公益服務、青年志愿等8支志愿服務團隊,先后開展“道德講堂進社區”“文藝演出進小區”“法律宣傳進校園”“堯誠法律援助服務”“國旗班志愿服務”“大手拉小手”“好家風,好家訓”“親子閱讀”“家庭教育”“愛心義診”等20個特色志愿服務600多次,“學雷鋒·樹新風志愿服務活動”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在轄區形成了“辦好事、做好人”的文明氛圍,更延伸了社區志愿服務的手臂,深入走訪、慰問、幫扶轄區困難黨員、老弱殘疾的特困戶及服務對象,累計達350余人次,捐贈米、面、油等500余件,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158人,舉辦法律知識、各種公益、健康知識講座110期。
成績標注過去,精彩抒寫未來。我們相信,三元社區仍將初心不忘善作善成,以“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會在新形勢下的社區建設工作中不斷續寫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