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堯都區十分重視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作,科學規劃、集約管理、部門聯動,穩步推進東城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使原來破舊的東城煥然一新。
綠色環保,服務民生,建設生態和諧新區。堯都區東城老工業區占地1304平方千米,人口96.5萬人。由于歷史原因,在這片狹窄的土地上,曾經矗立著鋼鐵公司、造紙廠、紡織廠等傳統企業,設施設備落后,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嚴重,給全區乃至全市造成了不良影響。該區突出“宜居宜業新城區”的定位以及“產業提升、功能梳理、形象塑造、文化復興”的功能布局,先后關停了區域內的臨汾鋼鐵公司的所有高爐、煉鋼爐和焦爐等生產設施;投資38億余元,建成了澇洰河生態公園、堯都公園、東辰公園;建成了解放路學校、職業中學、人民醫院等,體育館正在建設中。通過一系列大力度的搬遷改造工作,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區域功能得以優化,為百姓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休閑環境。
規劃科學,特色突出,工程得以穩步推進。他們對老工業區的交通道路規劃提出“五縱五橫”的路網設計方案,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外環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在內的更加完善的城市路網系統。為方便居民休閑娛樂,他們打造了澇洰河生態公園、帶狀公園,構建了城市交通慢行體系,按照“綠色+街道”的模式,配建了澇洰河生態廊道、帶狀公園、城市專用綠道,在景觀生態綠地設置慢行綠道通廊,在商業和公共活動中心,以綠色為主題建設慢行步道。使城區交通便利有序,極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聚焦經濟,貼近民生,項目儲備豐富多樣。該區積極儲備新項目,迄今已收儲搬遷改造項目83個,總投資386.33億元。其中,原有企業搬遷改造類項目5個,包括臨汾寶珠制藥有限公司GMP項目、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GMP項目、太鋼集團臨汾鋼鐵有限公司等,總投資115.5億元;新興產業培育項目13個,包括鋼鐵主題公園、城市中央公園、濱水金融中心等項目,投資75億元;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2個,即文化創意公園、工業遺址公園,投資2.1億元。
集約管理,內涵發展,支撐產業轉型升級。該區按照“大園區承載、大產業支撐、大招商開路”的思路和“空間集中開發、資源集中利用、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該區啟動實施了占地40.4平方公里的賈得工業園區,促進堯都工業規模化、集群化;投資16.9億元,加快建設標準化廠房、污水處理廠、變電站、供水廠、給排水等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園區吸引力;投資2.09億元的北斗導航項目正在建設,投資20億元的金鳳科技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已簽約落地,投資900億元的黑貓清潔能源、古冶新能源等多家高新企業項目已經簽約,即將落地。到2020年,預計園區年產值將達2000億元以上。
部門聯動,齊心協力,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幾年來,他們用足用活各項搬遷改造的政策,積極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把握好政策和資金支持的時機,共為7個項目爭取回上級資金2.61億元。通過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加快市場化融資步伐,以城投、汾東、博達、稷王等公司為平臺,與堯都農商行、北京首創等企業合作,設立了工業園區產業基金和創投基金,積極采取企業債券、PPP、政策性貸款等模式,吸引和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建設。目前,已發行企業債券27億元,政策性貸款43億元,5.5億元的創投基金已經獲批,有效保證了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澇洰河生態治理工程等項目的順利實施。
統籌協調,積極籌備,加快經濟轉型步伐。該區堅持抓好大項目、推進大工程,通過協調推進一批、快速啟動一批、積極籌備一批,今年上半年,召開了全區重點項目推進會,對華夏國際商貿城等58個重點項目進行協調推進。
目前,他們正加大工作力度,奮力推進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在新興產業方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和精密鑄造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推進園區建設上,加快現代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啟動10項園區內基礎配套項目,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促進項目入園,早日實現老工業區建設目標,建設實力、創新、魅力、幸福、清風的新堯都。(王淑燕 郭永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