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中,堯都區力戰群雄,脫穎而出,日前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奪得了又一張“國”字號名片。在全國2800余個縣、市(區)、旗中,獲此殊榮的僅有53個。
近年來,堯都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總目標,緊盯農村公路路面等級低、部分路段缺管少養等問題,率先發力,奮力攻堅,在農村公路建設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跨越發展。
“十二五”以來,該區累計投資15億元,專門用于“四好農村路”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665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里程1492公里,占比89.6%。農村街巷硬化2012公里,全區37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水泥(油)路,達到了農村循環等級公路、大街小巷硬化、三級公路管護“三個全覆蓋”,使全區農村公路呈現出“公路上等級、路網趨優化、管養全覆蓋、通行能力強、安全有保障、環境暢舒美”的良好局面,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力交通保障。
道路通則百業興。“四好農村路”建設,解決了農民“行路難”的問題,尤其是使東西兩山農民群眾“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拉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活了城鄉經濟,推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催生了許多新的產業,為堯都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
賀家莊鄉李家莊村位于堯都區城東20公里的丘陵山區,由于道路彎曲,路況不好,原先農民進一趟城需要近一個小時,外地客商也嫌路途遙遠,不愿進村收購農副產品。自從前些年,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后,從城里乘車到李家莊只有不到半小時的車程,而且路況大為改善,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該村積極實施農業調產,大規模種植了優質鮮桃,并且依靠通暢便利的交通條件,辦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架起服務城鄉居民的“高速路”,使鮮桃種植走上了產業化、市場化道路。如今,全村已發展鮮桃1100畝,占耕地總畝數的89.46%,農民人均純收入也由原來每年2300元發展到2016年底的13500元。不僅如此,該村“兩委”班子還借助鮮桃種植這一產業,舉辦鄉村風情桃花節,開辦農家樂,增加了鄉村旅游項目,帶領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河底鄉和枕頭鄉都是位于堯都區西部的山區鄉鎮,鄉村公路沒有提升改造前,山路崎嶇,坑洼不平,乘車走一趟,五六十公里的路程,需要兩個多小時,而且經常還會遇上堵車和交通事故,為此,不少山區農民在得了急病后,因不能及時送往醫院而耽擱了病情。
近十年來,堯都區委、區政府痛下決心,大力開展城鄉道路大會戰和千公里農村循環公路建設,在此基礎上,他們又把養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每年下撥10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養護,還專門成立區級農村道路養護管理中心、鄉鎮農村道路管理所,確定了編制,充實了人員,同時在村組一級指定了專人擔任農村公路管理員,明確了區政府為農村公路管理的領導主體、負總責,鄉(鎮)政府為農村公路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管片,村組為農村公路管理的實施主體、負責管點,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機制,形成了三級農村公路監管網絡,徹底掀開了農村公路建設的新篇章。目前,全區已開通城鄉客運班線600班(次)以上,使河底、枕頭等5個比較偏遠鄉鎮實現了以客運班車代運郵件的新模式,激活了農村物流業,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群眾。
枕頭村是位于西部山區的一個偏遠村,過去村民一直靠山吃山,依靠挖煤賣煤過日子,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當地資源逐步枯竭,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支柱一時出了問題,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也遇到了新難題。面對這一窘境,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痛定思痛,謀出路、求轉型,借助鄉村公路提檔升級后的便利條件,創新思路,抓調產、種蘋果、修烽火臺、建抗戰紀念館,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開辦農家樂,舉辦農民旅游文化節,發展鄉村旅游,在經濟新常態下,帶領父老鄉親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枕頭村的發展只是整個堯都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高等級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全區新型產業發展,30萬畝核桃基地、十大休閑觀光小鎮、特色旅游精品線路也隨之應運而生,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在農村公路建設上,堯都區還把橋臨線、陳南線兩條路作為“養護示范路”,引領全區公路養護工作向標準化、模式化邁進。“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打通了農村發展的“綠色通道”,形成了“旅游+農村+農業”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目前,交通+土特產、交通+物流、交通+旅游已經成為堯都區脫貧致富的新產業。
國家級“四好農村公路”創建工作,又一次為堯都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該區將按照打造“四橫六縱八連接”的道路架構,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創建工作總目標,致力打造“外通內連、通村暢鄉、班車進村、安全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把擁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的帝堯古都帶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李永秀 任宇潔 葛爽爽)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