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蘇亞兵)“展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品牌。”7月12日,堯都區枕頭鄉枕頭村第六屆文化旅游節開幕。這是枕頭鄉枕頭村前五屆文化旅游節之后在開發休閑文化、紅色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舉辦的又一鄉村文化旅游節,全面展示近年來枕頭村在美麗鄉村建設、轉型發展等方面日新月異的變化。
枕頭鄉地處堯都區西南部山區,全鄉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74個自然村,122個居民組、6005戶、1.98萬余口人,在冊耕地面積3.5萬余畝,是全區土地面積最大的鄉鎮。境內資源豐富,群山環抱,綠意叢生,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9時,記者來到枕頭村文化廣場旅游節會場,來自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早已在此等候,威風鑼鼓、巧人秧歌、廣場舞、經典蒲劇選段以及“魅力堯都”文化基層行文藝巡演帶來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觀眾大呼過癮。
10時,枕頭村第六屆文化旅游節游街表演在激昂的威風鑼鼓中拉開序幕,當巡游的鑼鼓隊進入村文化廣場時,沿途跟隨的村民及游客早已擁簇在戲臺前等候文藝演出的開始。
當天是夏季入伏的第一天,氣溫37攝氏度以上,而高溫并沒有影響人們觀看的熱情。
枕頭鄉是堯都區的煤炭大鄉,本世紀初,煤炭產業興盛時,全鄉成規模煤礦有20余座,經過煤炭資源整合后,轄區內現存煤礦4座。近年來,枕頭鄉在堯都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在枕頭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枕頭村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產、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打造休閑文化、紅色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等,枕頭村修建了鄉村大舞臺和3萬平方米的文化公園,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樓,布展長達150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長廊,修建了2736平方米的枕頭抗戰紀念館,并被授予“臨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堯都區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和“堯都區黨性教育基地”。還修建了高達59米的寶和塔,鑲嵌磚雕傳統國畫30余幅,并將村史、德孝文化寓于其中。此外,還在云嶺山建起烽火臺、風景亭景觀五處,修復云嶺文化區、規劃生態農業觀光區,結合傳統廟會每年舉辦一屆文化旅游節,大力開發本土小吃名吃、手工藝品、土特產等特色旅游產品,旨在積極開發休閑文化、紅色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至今,枕頭村文化旅游節已連續舉辦五屆,第六屆文化旅游節上更是全方位展示了枕頭村的地方特色,打造了旅游品牌,擴大了外界影響力,為當地農業調產、農民增收尋找了新的支柱。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