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床,一套被褥,一臺老式電視機,屋外院子里堆積著1萬多公斤黃澄澄的玉米……隰縣龍泉鎮劉家莊村村民任萬明就住在這樣一間普通的農房里,今年47歲的他靦腆,不善言辭,站在人群中并不顯眼,然而在村民們眼中,任萬明并不只是個普通的同村村民。
“他是我們孤寡老人的‘好兒子’。”“他是全村公認的‘雷鋒’。”“他是好人,特別好的好人。”……“這孩子心腸好,這些年里里外外的,多虧有他幫襯,我打心眼里感激他!”88歲的村民王懷英大娘不無稱贊地對記者說。雖然年事已高,但聽說村里來了記者,王大娘仍然不顧積雪還未完全消融的崎嶇村路,徑直來到任萬明的小院里。
由于王大娘的大兒子在外地定居,二兒子天生體弱干不了重活,與老人同住一村的任萬明便主動幫老人扛下地里所有的農活。有一年冬天,老人身體不適,村里又沒有藥店,老人躺在床上一籌莫展。任萬明知道后,二話不說,摸著黑為老人下山買藥。“有一天晚上,我家突然停電了,我也不知道哪兒出問題了,就給萬明打電話,萬明趕來后發現只是閘沒拉開。就這么點兒小事,天黑不說,山路又不好走,事后我心里既熱乎又覺得過意不去,但他一點兒也不嫌麻煩,只要我有困難,只要我喊他,他總會及時趕來。”“那萬一任萬明家里有事情走不開呢?”記者問道,“家里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的。”任萬明接過話茬。
記者來到村民李隰平家中時已近下午6點鐘,67歲的李大娘剛剛吃過晚飯,聽到任萬明的聲音,李大娘滿臉笑容,格外親切,一邊熱情地打招呼一邊喊記者進屋取暖。
十幾年前,因為突發腦溢血,李大娘喪失了勞動能力,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的重活累活全都落在了老伴一個人身上。三年前,老伴又出了車禍,腰部嚴重受傷,那以后老倆口別說是下地務農,就連日常起居都成了問題。
“正發愁著呢,萬明就來了。”李隰平動容地說,“他幫我們下地,播種、施肥、除草、收玉米,地里的活兒一點兒也不讓我們操心。有時候家里需要米、面、油,知道我們提不動,他每次都會幫我們扛回來,而且隔三差五就會來家里轉一轉,看看有沒有需要干的活兒。這不,前幾天剛下過雪,怕我們外出滑跤,萬明就挨個兒跑到村里許多老人家里,把院子里和院子外的村路上積的雪全掃了。”李隰平的眼角眉梢堆滿了笑。
對于任萬明關心幫助孤寡老人的舉動,任萬明的家人給了莫大的理解和支持,在任萬明的影響下,家人也會常常去老人們的家里陪他們嘮嘮家常,聊聊村里的新鮮事,幫助老人排憂解悶。
“我的兩個孩子都很尊重老人,待人友善,這是最讓我安慰和自豪的事。”任萬明對記者說。
棗林自然村村民小組組長辛秋旺告訴記者,除了照顧孤寡老人,由于早年學過補胎技術,任萬明還免費為村里和過路的爆胎摩托車、汽車補胎。村民們都說:“萬明就是我們村的活雷鋒!”任萬明卻說:“人與人之間就該互相幫助。”為了給他人行個方便,他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提供免費服務;為了讓孤寡老人有個幸福晚年,他用自己的雙手擔起老人生活的重擔……“看到鄉親們的困難解決了,我心里就覺得高興。”采訪過程中,任萬明話不多,黝黑的臉上始終掛著憨厚的笑容。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隰縣殘聯舉辦培訓班助推創業
下一篇: 隰縣舉辦果樹管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