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范韶華 王婧)2014年以來,隰縣以減貧、脫貧為總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完善政策,變“輸血”為“造血”,以示范帶動和精準到戶為抓手,進一步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加強扶貧資金的監管,嚴格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保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精心組織,狠抓實施。該縣加強組織領導,從項目的前期評估上報,到中期的實施督查和后期的檢查驗收,專人負責,不同階段、不同工作,責任明確,監督交叉,互為制約,使得每一個扶貧項目在規劃實施、精準幫扶、公告公示、后期管理等環節都有事、有人、有制度、有程序、有監督、有責任、有效果。按照國務院、省、市扶貧辦關于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的有關要求,該縣成立了以政府分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扶貧局、下鄉辦、8個鄉鎮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組,負責組織協調推進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落實。目前全縣共識別貧困村79個、貧困戶40154人,將貧困村、貧困戶數據全部錄入信息采集系統。
突出重點,找準抓手。該縣立足實際,把產業扶貧重點定位于既能帶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又緊緊圍繞“一縣一業”大盤子、大格局,結合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西山六縣有機干鮮果及畜禽養殖循環經濟項目,著力進行“果—草—畜—肥”有機化管理、“儲—輸—銷”一體化推進的特色產業循環經濟以及主導產業帶動的生態觀光旅游。該縣將教育扶貧、整村推進、移民搬遷、循環經濟建設等扶貧開發項目全部精準到扶貧建檔立卡工作識別的貧困戶中,同時加快推進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目前晉煤集團實施的果品冷鏈倉儲物流港項目10座恒溫庫已經投入使用,縣內貧困果農均可免費存儲果品,加上京潤澤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濟果業基地新建果品儲藏加工項目2014年年初完工并投入使用,可覆蓋全縣80%以上的貧困人口。
典型示范,推廣落實。該縣緊緊圍繞產業扶貧攻堅規劃,以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基礎,以集中連片、整村脫貧為目標,全力打造隰縣無魯垣萬畝玉露香及萬只畜禽養殖循環經濟園區、隰縣黃土村萬頭種豬養殖示范園區、隰縣桑梓村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隰縣陡坡垣林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唐戶垣—北莊垣“公司+合作社+農戶”種養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等現代化示范工程,通過這些示范園區的帶動,爭取使相關項目村的貧困農戶家家都有增收產業、戶戶都有創收項目,生產生活條件有極大地改善。
2014年,該縣教育扶貧共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75名、高中生121名;對500口人進行移民搬遷,申請財政扶貧資金250萬元,目前主體工程完成500口人,完工率為100%;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1500萬元在該縣1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項目工程已全部完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計劃實施絨山羊養殖293戶、種豬養殖165戶、酥梨改良1000畝、山川溫室大棚34座;奧地利貸款項目對桑梓村大棚進行滴灌設備配套400座,目前投資431萬元的滴灌設備已全部購回,項目已完工。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果農增收致富一大亮點
下一篇: 隰縣龍泉鎮大洪溝村劉帥君見義勇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