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出鄉村美麗畫卷
——襄汾縣田園綜合體建設多元化發展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7月12日,在國家財政部組織的綜合評審中,襄汾縣被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縣”。五年來,該縣立足縣域特色優勢,大力發展休閑度假、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形成了“農業+旅旅+產業”的多元化融合發展格局,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為基,做優做強產業
“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是襄汾縣做優做強農業的發展思路。近年來,該縣憑借對品質的嚴格管控以及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在現代農業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5月28日,隨著“休閑農業,魅力鄧莊”廣奇西瓜觀光采摘節系列活動的開展,文藝表演、優質農產品展銷、傳統技藝展示體驗、廣奇綠色農產品展示相繼上演,每天的游客絡繹不絕。廣奇農業示范園區以“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為目標,逐步成為集養殖、畜禽糞便處理有機肥、蔬菜、瓜果、小麥、玉米種植加工銷售和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示范應用為一體的綠色循環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規模面積達300余畝。
節慶為媒,厚植文化底蘊
襄汾縣將保護文化文物和打造文化體驗感深度融合,在把文化旅游作為轉型發展的接替產業、支柱產業培育的同時,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節,將沉寂在記憶中的文化產品和技藝呈現在公眾面前。
該縣肩負起陶寺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的主體責任,陶寺遺址博物館立項、征地、拆遷等工作順利完成,綜合展示中心、陶寺旅游公路正在穩步推進。與此同時,汾城鎮區修建性詳規編制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順利實施。
富有現代氣息的丁村首屆吉他公益音樂會,使丁村豐厚的文化資源得到更深層次的挖掘;燕村荷花文化旅游節,讓游客們在賞荷的同時享受著豐盛的晉南民俗視聽盛宴;唐人居非遺文化節上,平陽麻箋制作技藝、丁村土布制作技藝、藝永昌源米醋、刺繡、繡球等一批被列入國家、省、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傳統技藝類項目輪番展示……
融合為要,形成多元格局
大鄧鄉堯京葡萄酒莊種植釀酒葡萄3500畝,年產優質葡萄酒500噸,葡萄汁1000噸。然而,這僅僅是該酒莊在產業發展中邁出的第一步。緊接著,變“園區”為“景區”,沿路栽植萬株觀賞櫻花、十萬余棵苗木,修建休閑步道、觀光亭、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嵌入卡丁車賽道等娛樂設施,吸引游人觀賞、駐足,致力于將酒莊打造為集“種植—釀酒—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葡萄莊園。
五年來,該縣堅持“旅游+”理念,以產業融合為途徑,把山水、田園文化的韻味匯入企業發展之中,形成了“旅游+現代農業”“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休閑服務”等業態,建立了旅游與農業、工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富民為本,實現脫貧增收
荷花飄香人自醉,生態平衡家更美。八月的燕村荷花園,荷花盛開、景色宜人。在這里,游客們可以賞荷花、泡溫泉、吃野味、采農品、觀表演、品文化。
“荷花園建起來后,我就在這里擺攤做生意,和以前比起來,收入增加了不少。”在景區賣小吃的王大姐高興地說。隨著景區游客越來越多,周邊的村民們開始涉足旅游服務行業,增加了一項新收入。近年來,該縣以全域旅游為契機,引導村民從事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帶動貧困人口脫貧。2016年,該縣全年接待旅游人數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3億元。
全省首個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花落襄汾,在鄉村繪出一幅美麗畫卷。未來,襄汾將以“農業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徑、富民為本”,全力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新標桿。
(王麗婷)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