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山西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勠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道,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干部等內容進行采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孟娟)青山環繞,鳥語花香。走進山西晉中榆社縣大下車村,只見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廣場上,伴隨著悠揚的歌聲,婦女們自發組織扭起了優美的廣場舞,與孩子們歡快的叫聲交織成一幅美妙的畫面……
近年來,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在晉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齊心協力的帶動下,大下車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個便民、利民、惠民的新項目,讓群眾的生活變得幸福美滿、多姿多彩。
人居環境整治讓小山村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村里的環境跟以前相比真是變化太大了!以前村里亂哄哄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家家戶戶院子里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村邊種了花草,周圍的樹郁郁蔥蔥,村莊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很滿足!”村民田然明高興地說。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清潔行動開展以來,大下車村真抓實干。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廣泛動員全村力量,優化整合資源;聚焦“農村四亂”,大力進行整治;村內、村外整體推進,確保村莊無亂設圍擋、私搭亂建現象。村規民約、長效清潔機制逐步完善,有效提升了全民衛生健康素養;打造了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美麗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全村抹泥皮墻2840平方米、外墻粉刷8600平方米、壘石頭墻340立方米、壘小矮墻400米、壘磚擋墻55米;清理垃圾800噸,村委會院內硬化1150平方米;村民屋內粉刷16戶1390平方米,門窗油漆52戶,為農戶壘圍墻7戶193米,新建大門7個,硬化鋪磚3100平方米,新建垃圾池7處。
通過整治環境、“升級”景觀,大下車村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煥然一新,以更美的姿容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產業發展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生活越來越富裕,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幸福感很強!”67歲的王翠香一邊撿著雞窩里的雞蛋,一邊樂呵呵地聊著。近年來,大下車村趁著鄉村振興的機遇也開始在特色農業上做足文章,美麗鄉村越來越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晉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駐大下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羅永明稱,近年來,在著手打造大下車村美麗鄉村的同時,如何培育產業、創造就業機會,讓村民富起來,成為擺在他們每一個工作隊員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工作隊和村“兩委”經過調研商討,最終確立了土地整治,發展生態農業,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方針。
大下車村位于榆社縣城南2.5公里處,全村228戶615人,耕地面積1327畝,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該村地塊零碎、溝壑縱橫、拋荒嚴重,土地利用率極低。2017以來,幫扶工作隊因地制宜,多方協調,按照“田塊平整規范化、農田耕作規范化、田間管理科學化”的建設目標,在村荒山、荒溝、薄地上做文章,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于2017年7月啟動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建設項目。土地整理536.94畝,投資349.54萬元,新增耕地176.06畝;土地開發353.55畝,投資267.95萬元,新增耕地169.04畝,實現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目標,有力地推進了該村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極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
昔日的撂荒地變成了一望無垠的良田。年邁的大爺鞏買昌高興地說:“以前我的地都荒了,沒想到今年我家那塊不起眼的荒地上竟然長出了谷子,真是好啊!”
幫扶鵬誠農林牧專業合作社8萬元養牛,帶動貧困戶20戶;幫扶柱維農林牧合作社流轉承包耕地220畝,帶動8戶,戶增收1000元;幫扶養羊大戶四戶,規模在300頭左右,實現產值20萬元……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大力開發和整理土地的基礎上,發揮村內能人的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引導貧困群眾更多地參與高效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一引領一領辦三參與”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引導合作社健全內部管理機制,規范提升運行質量,著力保障合作社良好運行,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支撐,持續穩定增加收入。“一引領”,即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并以龍頭企業建立的生產基地為依托,建立若干個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參與其中,發揮基地在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一領辦”,即圍繞提高扶貧產業組織化程度,依托優勢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村干部和能人帶頭領辦合作社;“三參與”,即積極引導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愿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合作社。
推進鄉村振興 壯大集體經濟
村集體是百姓最堅實的后盾,村集體富了,才有能力為群眾辦更多好事實事。大下車村作為典型的農業村,集體長期沒有收入,成為大下車村穩定脫貧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2017年以來,為解決這一難題,晉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大下車村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向大下車村撥付資金691萬元,專門用于村莊清潔、環境整治,持續改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工作,大力培育鄉村文明之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確保脫貧攻堅良好態勢不斷線、不掉鏈。引進晉中啟陽10萬千瓦光伏發電產業、垃圾場轉用站,幫助大下車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如今,集體收入每年達15萬元。
村子變美了,村集體經濟強了,產業多了,村民富了。
村黨支部書記任緒剛說:“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發展特色農業,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產量,鼓勵和引導村民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支持村民從事加工、商業、服務業,并依托幫扶單位優勢,做好全村發展規劃,帶領村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