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蒲縣深入貫徹落實扶貧思想,堅持將扶貧、扶志、扶智、扶德有機結合起來,在我市率先開展“鄉村道德銀行”建設,首先在該縣山中鄉進行試點,運行兩個月以來,社會各界反響良好。日前,召開了現場觀摩推進會,將在全縣全面推開“鄉村道德銀行”建設工作。
該縣的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注重“三結合”,匯聚“正能量”,培育新風尚,加速全縣奔小康。
攻破扶貧“短板”引領鄉風文明
蒲縣結合貧困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脫貧意識不強、增收門路不寬、政策措施不清、庭院衛生不凈、鄰里關系不和等問題,歸根到底是精神脫貧的“短板”突出我們以精神扶貧作為新的課題,借鑒四川巴中市“道德銀行”運行模式,為穩妥起見,首先在山中鄉進行試點。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研究、充分醞釀,最終形成了《山中鄉關于建立“道德銀行”評選“十星農戶”的實施方案》《山中鄉“十星農戶”積分評定標準》《山中鄉“十星農戶”評選細則》和《山中鄉“道德銀行”積分管理辦法》《山中鄉“道德銀行”運行流程》等一套制度體系,將群眾做的一件件文明善舉進行量化,運用積分的形式存入“道德銀行”。這一做法雖然是“小工程”,但彰顯的是“大情懷”,凝聚的是“大民生”,展示的是“大智慧”,體現的是“大境界”,真正將物質扶貧治本同精神扶貧治根有機結合,為持續塑造崇尚向善、見賢思齊、向上向好的鄉風文明不斷注入活力。
拓寬扶貧“支撐”促進文明創建
蒲縣以“道德銀行”建設為載體,以“十星農戶”評選為抓手,強化精神扶貧的工作支撐。“道德銀行”重在積分管理,“十星農戶”重在導向激勵,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笆寝r戶”推薦方式有兩種:一是“三支隊伍”推薦?!暗谝粫洝?、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在駐村幫扶工作過程中,每月做到貧困戶走訪全覆蓋,一般農戶按一定比例分時間、分批次不定時走訪,逐步達到全覆蓋。入戶過程中,幫扶責任人針對貧困戶的情況,結合“十星農戶”標準,在一個或幾個方面有重點地揚長補短,引導入門,發現培育,推薦評選。該縣授予駐村工作隊員和“第一書記”,每人每月500積分的發放權利。二是農戶自評自薦。指導農戶對照“十星農戶”評選標準進行自評,每月15日前口頭或書面向“三支隊伍”自薦,由“三支隊伍”通過入戶核實檢查,根據“十星農戶”標準給予相應的積分,并向村道德評議小組推薦。單項積分滿10分,即獲得參與當月全村“十星農戶”評選的資格,每月20日,由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黨員代表及村民代表組成的村道德評議小組,在農戶自薦及“三支隊伍”推薦的基礎上,對參評戶逐一審核分析,召開民主評議會,優中擇優,好中選好,產生當月“星級農戶”,初選結果在村務公開欄進行3天的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最終確定當月“星級農戶”。獲得村級“十星農戶”,由村黨支部集中表彰并頒發證書,額外再獎勵50積分,同時可以獲得參加鄉一級每季度開展的“十星農戶”評選資格,凡是獲得鄉級“十星農戶”還將獲得榮譽證書和500積分的額外獎勵,特別優秀的“十星農戶”將由鄉作為先進典型推薦上報縣級有關部門進行宣傳表彰。農戶可在每月25日“同心圓夢超市”開放日憑道德積分卡進行積分兌換,每一分對應一元人民幣,兌換相應的洗衣粉、毛巾等生活用品。
“十星農戶”評選樹立先進典型,“道德銀行”存儲積累精神財富,在“同心圓夢超市”支取物質獎勵,花小錢辦大事,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倍增效應,為推動文明創建有條不紊地扎實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支撐。
增進扶貧“動力”形成全民參與
為了推動“道德銀行”落地生根,惠及廣大農戶,該縣區別對待、分類培育。一方面,積極評比挖掘典型。在走訪中搞評比,在評比中抓提升,真正達到評選一個、影響一群、帶動一片的目的。挖掘出的“十星農戶”在受到表彰獎勵后,無形地扭轉了“小事不是事”的思想誤區,再次喚醒了同村農戶見賢思齊、愛憎分明的榮辱意識。另一方面,對照“十星農戶”評定標準,對標梳理農戶家庭存在評星短板、弱項,進行重點培育引導,不定時督促指導其及時整改提升,爭取積分。通過培育引導,從根本上改變了直接給群眾送錢送物的方式,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變被動扶貧為主動脫貧,幫扶隊伍由“運動員”變為“裁判員”,逐漸形成了“人人爭當‘十星農戶’”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累計評選出“星級農戶”52戶,發放9000余積分,兌換3450分,實物兌換254件,真正實現了讓有德者有所得。
通過建設“道德銀行”、評選“十星農戶”的探索與實踐,不僅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也強化了“三基”建設,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的有力抓手,更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激發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張陽 趙靜)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