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08:36:00 來源:
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進)入秋以來,雨水較多,紅棗裂果較為嚴重,如何減少自然災害特別是雨季裂果霉爛問題,增加農民收入迫在眉睫。永和縣政協和林業局、工商局最近專門組織召開了永和縣紅棗避災增收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各鄉鎮負責人、紅棗加工企業代表、紅棗種植戶代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研究應對措施。
永和縣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地域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合棗樹生長,棗樹種植歷史悠久,目前,棗樹種植面積已達30余萬畝,紅棗年產量近2500萬公斤。面對眼前自然災害給紅棗產業帶來的問題,與會者紛紛發言,提出許多好的點子。浩民紅棗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清平說,搶收就是增收,在雨季來臨之前,采摘紅棗進行加工,不但能減少損失,同時提高其附加值,能增加棗農收入。南莊鄉副鄉長賈東紅建言,如何讓紅棗變成老百姓兜里的錢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應該在保證產量、提高質量以及加工銷售方面做文章。永和縣黃河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春景說,永和傳統品種老木棗品種優良,耐旱、抗裂果性強,應該大力發展,形成規模,打出品牌。縣政協主席郭永平在總結時說,老木棗品質優良,依然是紅棗產業發展的首選,應該根據棗樹的生長特點,做好栽培、修剪,搞好管護,加強對棗農進行技術培訓,增強棗農管護意識;加強棗樹的管護力度,增強棗果的抗災能力。同時探索一下經驗,比如雨季給棗果套袋,防治霉裂。由于棗農缺資金、少技術,可以購置一些小型烤箱,投資少、見效快,操作容易,不但可以減少損失,還能提高價格,增加收入。同時可以組織農民成立新型農民合作社,整合資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立廠房,加工紅棗,探索生產多種棗產品,比如棗醋、棗汁等等。通過紅棗避災增收研討會,使大家增強了戰勝自然災害,科學發展紅棗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信心。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