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在中國,1/3的CPI指數與食品開支有關,又與人口收入水平有很大關聯。“從總體情況來看,未來20年,與其他消費品相比,中國消費者還是會將更大比例花費在食品上,此外,中國城市涌現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將推動高附加值農業食品的需求。”周厚豐分析稱。
不過,未來中國在自給自足方面或將面臨很大壓力,因為,中國耕地面積只占世界的7%,但卻需要供給全球22%的人口。“相比西歐國家,中國還有提高單產的空間,這是中國緩解壓力、增加產量的方法之一。”周厚豐認為,“但預計,中國對糧食和油籽作物需求的增長可能比國內供給漲幅還要快,這將導致農產品國內需求大于供給。因此,中國還將愈來愈依靠世界其他產糧國,以供應國民的口糧以及畜牧業需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進口谷物的強勁依賴將增加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活躍度。”
“其實,從現狀看,不僅在中國,世界范圍內的食物、飼料和燃料需求都在不斷增長。”周厚豐表示,“這將使這些價格長期保持在歷史高位,同時,上述因素可能會持續導致世界范圍內的供給失衡問題,再加上資金活動以及天氣的不確定性、貨幣匯率波動,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波動將進一步增加。”(《國際金融報》2009-11-25 第06版 記者 傅光云 實習生 黃燁)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