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祁欣)近日,記者采訪路過吉縣王家垣鄉周邊的村落時發現,依稀泛紅的酸棗成了沿路的一道風景。雖然酸棗的個頭兒只有花生米大小,卻成了這里農民的“搖錢樹”。
原來,生活在這里的農民,每到進入秋季后,全村的婦女都會行動起來,拿著鐮刀背上布袋摘酸棗賺錢。正在摘酸棗的劉紅告訴記者,近些天她把精力全部用在了采摘酸棗上,截止9月份,以酸棗每公斤5元的價格,她已賺到了800元。有些手快的婦女一天能摘二三十斤,那也就意味著一天白撿五六十塊錢,很多村民每年單是摘酸棗的收入就能占到總收入的20%。說到此時,她的面部流露出高興的神情。可就在與劉紅聊天時,記者發現她的手背上被酸棗刺劃傷了很多處。對于劉紅而言,這些傷痛并不算什么,只要能多賺錢,付出辛苦是應該的。
采訪中,有農民談到其實酸棗全身都是寶,尤其是酸棗仁。酸棗仁一般入藥使用,有安神,寧心的功效。經過加工的酸棗仁進入中藥材市場,每斤賣價60多元。
經了解,近幾年,每到秋季很多外地藥商就會到我市各地收酸棗,再運往外地加工,從而賺取更大的利益?!坝信笥颜f,河北一些地方已經把酸棗仁的加工形成產業鏈。而吉縣、大寧縣等地盛產酸棗,卻沒有這樣的技術,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把酸棗加工的技術引進鄉村,讓農民賺錢渠道更多元化。”一位農民說。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