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在了解飲用水檢測流程
小記者在了解城市供水系統
臨汾新聞網訊 自來水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臨汾市民使用的自來水水源地在哪里?自來水是如何生產出來并流進千家萬戶的?怎樣用水才是最科學的?
8月4日上午,帶著好奇與疑問,臨汾日報的60名小記者走進臨汾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探尋水“奧秘”,見證水“誕生”,零距離了解自來水凈化生產過程。
帶著滿滿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小記者們跟隨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一起探秘制水全過程。“飲水思源,我們城區自來水主要來源于龍祠水源地,每天龍祠水源地要運送至少6萬噸水到自來水公司,才能保障城區居民一天的用水量,但是直接運送過來的水中隱藏著很多細菌和微生物,所以是不能直接飲用的,這就需要自來水公司通過殺菌、過濾、凈化等流程生產出干凈的自來水。”制水分公司經理李楠先給小記者們揭開了水源地的“身世之謎”。
接著按照自來水的制作工藝流程,小記者們先后參觀了反應池、沉淀池、過濾池、消毒間、泵房、深度水車間、檢測室等地,親眼見證了原水經歷了多道工序后變成了清澈見底的自來水。“水是通過什么進行消毒的呢?”“為什么家里的水燒開了還是有水垢”……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不時提問著、記錄著,還用手機取景,初次來到自來水公司,小記者們對每一道工序、每一處管道、每一種儀器設備都充滿了疑惑。
“現在自來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使用的消毒劑是一種達到國家標準的食品級消毒劑,能夠殺死水中的細菌,而且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水垢是水中的鈣鎂離子在加熱過程中,慢慢地從開水中析出,當水燒開以后,起初以漂浮物的形式存在水表面,如果再持續加熱會在水中形成懸浮物,懸浮物沉淀在水底或附著在容器內壁上就形成了水垢。”“臨汾城區的水都是通過泵房加壓,經過埋藏在地下的各種大小管道輸送到千家萬戶。”……在這里,關于自來水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令小記者們最歡呼雀躍的莫過于調度室,高清顯示屏上精細幕涵蓋了自來水管道、水壓以及水源地等所有情況。一個個閃爍著的紅點、綠點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這是我們整個城區的檢測點,目前我們城區一共有32個檢測點,以人口兩萬人為基準設置一個檢測點,每個檢測點的水壓都會通過屏幕顯示出來。城區供水區域為北到高河橋,南到108國道南外環,東到東外環 ,西到濱河西路。城區一天供水量在6-8萬噸左右,每條街道下面都有管道在時刻輸送著自來水,保障了每個區域的正常用水。”總調度室主任晉亞太耐心地為小記者們在此普及水源、凈水過程及供水區域等問題。
“如果大家在城市中發現井蓋丟失,一定要及時撥打市長熱線12345告知相關情況,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維護城市供水。”“路邊或者車內長時間暴曬存放的純凈水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一定不能飲用。”……了解完整個送水、制水、供水流程,公司副總經理尚堅利還為小記者們普及了日常注意事項,同時也不忘提醒大家。“我國的水資源也十分短缺,我們臨汾也是一個缺水性城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節約用水,平時要擰緊水龍頭、使用節水器具、一水多用,為節約水資源貢獻一分力。”
活動結束后,小記者們大長見識,紛紛為奮戰在工作一線、沒有節假日的供水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小記者張雨彤感慨地說:“看似普通的自來水,卻經過了這么復雜的程序才能飲用,通過這次活動不僅了解了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也感受到了每一滴水的來之不易,以后不僅自己要節約用水,還要向家人、同學宣傳,與大家共同愛護和節約水資源。”
隨同的家長也是滿載而歸,紛紛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解開了孩子們心中對自來水來源的疑問,而且讓他們認識到了愛水、護水的重要性,可以從小養成節約用水、關愛水資源的意識。”
記者 趙俊 閆璟 文/圖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