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軟”“硬”并重 推進城鄉一體 打造特色亮點
堯都區全力推進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
近日,堯都區召開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堯都區委書記、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領導小組組長崔紹民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順應民心之舉、樹立城市品牌之舉。堯都區作為主戰場、主陣地,必須打好這場硬仗,把創建過程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素質的過程,堅定信心,克服困難,緊急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投入創建工作。
會議要求,一要嚴格對照清單,一項一項對照,明確各自任務,按圖索驥,落實落細。二要聚焦短板弱項,找準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抓緊彌補和落實。三要堅持“軟”“硬”并重,完善各類參評資料,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質,改善政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補齊城市硬件建設上的缺項和弱項。四要注重工作細節,對照創建要求,認真檢點、規范每一個細節,全面清理背街小巷的各種不文明現象。五要推進城鄉一體,在做好城市創建的同時,也要輻射帶動農村,落實好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機制。六要打造特色亮點,在對照標準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把省級文明城市創建與全區志愿服務、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有機結合,著力打造特色。
會議強調,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覆蓋面廣、牽涉面大、關聯度高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方責任,把任務落實到人,進一步細化量化,每項工作都要明確人員、標準、時限。要凝聚工作合力,各成員單位要相互支持配合,加強合作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強化輿論宣傳,既要把輿論宣傳作為創建的一項重要內容,也要以輿論宣傳推進創建工作,提高群眾參與率,確保創建成功。要從嚴督導考評,實行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每周一統計、一通報,及時統計工作進度,通報工作成效。要做好統籌兼顧,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善于攻堅的精神作風,統籌抓好經濟運行、安全生產、信訪維穩、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等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上,堯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郭亮解讀了《堯都區2022年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區住建局、區教科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文旅局、解放路街道辦、鐵路東街道辦負責人作了表態發言。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抓好重點難點 確保取得實效
堯都區再部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
6月8日,堯都區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鄉鎮、街道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座談暨第十一次調度會召開。堯都區委書記崔紹民出席會議并與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對話交流。
會議指出,鄉鎮(街道)、村(社區)是黨和政府工作體系的“神經末梢”,是黨的工作的前沿陣地,也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點和難點。一要提高站位、扛起責任。深刻認識做好城鄉基層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準確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專項行動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知責履責盡責。二要吃透政策、把握要求。抓好政策學習,原原本本學文件、學精神,明確專項行動的具體任務、工作標準和實踐要求,抓好對照檢查,嚴格審核把關,從具體事情抓起,從重點難點問題抓起,確保取得真正實效。三要抓緊抓實、全面推進。圍繞黨組織書記星級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清、化、收”、鄉鎮、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老舊小區管理、“村改居”工作、網格化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等重點工作,認真謀劃,積極推進,弄清楚“該干什么”“該怎么干”“要干成什么樣”。
會議強調,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已經到了攻堅期和深水期,要下功夫、下決心,把這項工作抓好抓牢、抓實抓好,努力向省委、市委和全區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堯都區威風鑼鼓表演榮登央視《鄉村大舞臺》
6月4日晚9時20分,由堯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南威風鑼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勇團隊打造的谷物簸箕和鑼鼓混搭音樂表演作品《豐收的旋律》,以視頻連線方式榮登CCTV-17《鄉村大舞臺》欄目。堯都的農耕風情與傳統的文化表演相結合產生的新的藝術形式,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傳播到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各地。
威風鑼鼓流行于山西省晉南地區,由于在演奏時聲音粗獷豪放、鏗鏘有力,演奏者舞姿威風、酣暢淋漓,民間又有“打威風”之說。20世紀80年代,該鑼鼓樂正式取名為“威風鑼鼓”。2006年申請“非遺”項目時為其添加了地域標簽,稱之為“晉南威風鑼鼓”。在臨汾區域還形成了金鼓樂、轉身鼓、花敲鼓等一系列的經典鼓種。
威風鑼鼓的表演形式豐富,表演者伴隨著鼓點進行各種隊形的變化,有的還在鑼鼓敲打的間歇加入舞蹈表演。在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上的表演可謂是威風鑼鼓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既是威風鑼鼓走向全國的契機,也是威風鑼鼓演奏方式、表演風格發生變革的分水嶺。此后,舞蹈化的動作表演開始盛行。
威風鑼鼓有著豐富的鑼鼓曲牌,據不完全統計,臨汾市的傳統鑼鼓曲牌至少有3000多首。不同的區域,曲牌風格都具有自己的區域風格。通過曲牌名稱,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曲牌演奏中所描述的或金戈鐵馬,或陽春白雪,或小橋流水,或氣勢磅礴。名稱方面或俗或雅都在講述著幾千年來,這個區域人們的生活萬象與思想情懷。
近些年來,威風鑼鼓受到了全國各地廣大鼓友的熱愛。其原因有二,首先它的表演粗獷有力,大氣磅礴。既符合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又能起到強身健體和陶冶情操的實際功能。其二,威風鑼鼓配置簡單合理,一般人通過10到15天的學習就能基本掌握其演奏要領。威風鑼鼓已經在全國普及開來。
張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南威風鑼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是山西舞者鼓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山西鼓樂人才培養”培訓專家,其創作的多部鑼鼓表演作品榮獲全國各類音樂類表演大獎,多次參加全國各地各類民俗、鑼鼓表演大賽。著有《晉南威風鑼鼓樂譜集錦》《零基礎學鑼鼓》《晉南威風鑼鼓樂譜集錦二》等。
“插”下鄉村振興的希望
——走進金殿鎮看首屆“北國江南插秧節”
體驗插秧過程
田間地頭插秧忙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6月3日上午,金殿鎮城居村南的一片水汪汪的農田里,農民朋友們正彎著身,一手攥著秧苗,一手插秧,一行行嫩綠的秧苗在腳下延伸,在藍天白云映襯下,一幅久違的農耕畫卷徐徐展開。
上午10點鐘,金殿鎮首屆“北國江南插秧節”在城居村正式開幕。
城居小學的孩子們趁著端午節放假,組織參加了這次特色研學活動。同學們詳細了解水稻的生長方式和插秧的基本步驟,現場變身為一個個“小農夫”,在田間地頭上了一堂生動的農學課。
現場觀摩結束后,金殿鎮黨委組織召開了城居村在外人才交流座談會,大家紛紛吐肺腑之言,謀發展大計,為城居村的美好明天爭獻真知灼見。
金殿鎮黨委書記褚志剛表示,希望城居村首屆“插秧節”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不斷完善研學流程,從勞動實踐、生態觀光上入手,深挖農作物的教育價值和觀光價值,從而進一步延伸其經濟價值,為農戶開拓一條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全鎮各村要加強橫向聯動,加快發掘本村特色產業,整合到金殿鎮研學小鎮建設的項目庫中,不斷優化充實金殿鎮研學路線,為集體經濟的提質升級打造強勁引擎,助推鄉村振興的種子在金殿大地上開花結果。
城居村在外人士紛紛表示,一定會盡全力支持鎮黨委、政府的規劃決策,一如既往支持家鄉發展建設,共同繪制金殿鎮高質量發展的最美藍圖。
吳龍 文/圖
解放思想 拓展思路 增強本領
清華大學培訓班(第三講)舉行
日前,堯都區科級以上干部及村(社區)主干通過網絡云課堂收聽收看了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清華大學培訓班第三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策略與方法,本次專題培訓課程由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社學院合作經濟系主任、教授王勇主講。
本次培訓圍繞國家戰略對最新的農村相關的政策理念進行了系統講解。同時,圍繞山東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典型案例,對推動堯都區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對參訓學員關注的問題進行在線互動交流。
參訓學員紛紛表示,本次培訓不僅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經驗,更堅定了信心,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今后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增強工作本領,努力走出一條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切實可行的路子。
一平垣鄉
積極開展鄉級黨校培訓工作
堯都區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一平垣鄉黨校堅持政治建校的原則,堅持學以致用的思路,以三“變”促三“化”,積極開展鄉級黨校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變“零散學”為“統籌學”,促進鄉級黨校培訓科學化。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鄉村兩級干部基層治理能力,一平垣鄉黨委積極謀劃部署,成立了主題培訓專班,制定了全鄉2022年黨校培訓計劃,將全鄉黨員干部零散化、碎片化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統籌集中學習,推動理論學習取得扎實成效。
變“粗略學”為“精細學”,促進鄉級黨校培訓優質化。一平垣鄉黨委根據本鄉本土實際,針對全鄉黨員干部短板弱項,深入分析研判,建立“兩級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鄉鎮‘黨員進黨校’培訓班”和“專業技能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三類培訓班,教授課程包含上級文件精神解讀、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鄉村振興、法治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提升鄉村兩級黨員干部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
變“隨意學”為“長效學”,促進鄉級黨校培訓常態化。在鄉級層面,每月結合上級要求和當前重點工作,對理論學習和中心組學習進行動態調整,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形式;在村級層面,依托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緊扣上級重大決策部署和全區中心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工作需要,組織開展“自選”學習專題,確保學習內容入腦入心,學習成效走深走實。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主題宣傳活動舉辦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上午,市生態環境局堯都分局在堯都公園舉辦了以“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為主題的“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設置了咨詢臺,擺放了宣傳展板、掛起了橫幅,為廣大市民發放了“禁燒秸稈,保護環境”倡議書、農村環保知識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宣傳手冊等資料,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并開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承諾簽名活動。
第七屆“好基地講好故事”專場故事會落幕
近日,由堯都區委宣傳部主辦的堯都區第七屆“好基地講好故事”專場故事會圓滿落下帷幕。
比賽中,來自全區各基層單位的12位選手圍繞紅色主題,憶往昔崢嶸歲月,深入挖掘具有愛國情懷的題材,聲情并茂地再現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的講述中,既有犧牲的英雄先輩,也有身邊的平凡人物,通過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激勵和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實干,奮力爭先崛起。
全區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召開
為慶祝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服務,近日,堯都區召開科技工作者座談會。
會議要求,要不斷強化科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深度融入堯都發展的使命任務。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以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文化藝術、旅游等融合發展,營造良好創新文化氛圍為重點,在推動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中作貢獻。
多部門聯合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6月1日,堯都區婦聯聯合區總工會、區科協、區殘聯、區民政局、區教科局,在聰明樹兒童康復中心開展了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活動現場,與會人員與孩子們親切互動,為他們帶去了家庭教育圖書及慰問禮品。睿悠文化公司、樊登小讀者學堂、友茶小鎮、如儒心理咨詢分別為學校師生捐贈了價值萬余元的文具用品、茶葉以及課程資源包等。
迎戰“三夏” 14個跨區作業接待站正式“上崗”
貼心服務
奔赴田間
喜迎豐收
風吹麥浪好“豐”景,正是堯都農忙時。
“三夏”大忙在即,為充分發揮農機在“三夏”作業中的主力軍作用,堯都區農業農村局農機中心早動手、早準備,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備戰小麥機械化收獲工作。
6月7日,筆者在金殿鎮、堯廟鎮和賈得鄉看到,轄內交通主干線設立的“三夏”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已正式“上崗”,這標志著全區跨區作業服務工作全面啟動。
據了解,小麥收獲機械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以突出宣傳、調度、引導、服務為主題,為各地進入堯都區進行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手及隨行人員提供核酸檢測、作業信息、農機維修、交通指導、配件購買和休息等服務。同時,進一步宣傳小麥秸稈粉碎還田和小麥機收減損及夏玉米免耕播種等有關技術。
堯都區農機中心主任張保民介紹,今年全區共設立了14個跨區作業服務接待站,值守人員將提供組織調度和后勤服務,及時幫助農機手解決實際困難,提高作業效率,加快農機搶收搶播進度,做到成熟一片、收獲一片、播種一片,保障全區37.5萬畝小麥快打快收、顆粒歸倉。
吳龍 文/圖
文圖除署名外由堯都區新聞傳媒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