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醫”意為群眾生命健康護航
——隰縣人民醫院改善醫療服務紀實
大廳敞亮
康復治療
仔細判斷
詳細檢查
“現在的病房寬敞明亮,還有獨立衛生間,醫院的環境好了,醫護人員的服務也提升了檔次,而且住院費用一點都沒漲……”12月23日,在已投入使用的隰縣人民醫院里,患者和家屬們對新醫院的環境和服務贊不絕口。
這是“十三五”以來,隰縣縣委、縣政府為切實改善人民群眾就醫環境,提高全縣醫療服務水平,建設的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當地群眾中引起的良好反響。該縣先后投入2.4億元,選址新建了占地64畝,設置床位220張的縣人民醫院。該院今年9月30日正式揭牌,12月3日整體搬遷完成,它的投入使用,進一步促進了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全縣醫療資源緊缺的現狀,讓人民的生命健康更加有保障,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醫”心:提升“軟實力”
“新院區新氣象,環境好了,硬件上去了,人員素質,服務質量同樣不能拖后腿……”隰縣人民醫院黨支部副書記宋垠說。人員素質是醫院發展的基礎,更是服務群眾健康的基礎,該院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抓人才隊伍建設,采取了以政策吸引人、以感情留住人、以舞臺成就人的辦法,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了醫院的整體軟實力。
“我們通過政策傾向,吸引各大中專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前來就業,為了能留住并用好人才,我們盡最大努力從情感關懷到職業規劃,給優秀人才提供一個能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宋垠表示,醫院工會通過組織相親會、聯誼會等活動搭橋牽線,還幫助協調申請購房貸款等解決優秀人才的后顧之憂,為人才扎根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前幾年我們招考時,進來一個年輕的大夫,為了能留住他,我們積極幫他找對象、貸款購房,現在他已經成了家,把根扎到這兒了……”宋垠笑著說。
此外,該院每年都選派多名技術骨干至省、市三甲醫院進修學習,還多次邀請山大一院、市人民醫院等省、市專家教授到院進行業務培訓和臨床指導。同時,該院每月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定期進行考試……積極發展新黨員,培養優秀業務骨干入黨等,有效地促進了全院的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醫院現有醫生正高職稱12人,副高職稱20人,中級職稱32人,初級職稱25人,護士副高職稱9人,中級職稱26人,初級職稱131人。16個臨床科室中,骨科為省重點專科,婦產科為市重點專科。
特別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院黨支部把黨旗插到陣地前沿,45名在職黨員都帶頭堅守在一線,沒有一個退縮,帶頭履職擔當,服從大局,堅守崗位,做好檢測、值守等工作,帶頭科學防護,自覺做到不聚餐、不信謠、不傳謠、戴口罩、講衛生,及時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治信息。同時,根據需要共組織線下培訓18場,參加培訓人數992人次,線上培訓5場,參加培訓人數1100人次。經過疫情的考驗,歷練了隊伍,凝聚了人心,人員整體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認真診斷
暖心關懷
耐心回復
設備先進
“醫”路:壯大“硬資本”
新的隰縣人民醫院位于北城新區,院內各醫技大樓錯落有致,花園樹木泛青。其內部各科室布局科學合理,更顯人性化。敞亮、向陽的病房內配置了空調、獨立衛生間、供氧、呼叫系統和可調控體位的病床……嶄新的面貌、溫暖的笑容讓每一名患者和家屬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現在的辦公環境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們是十幾個醫生擠在一個小辦公室,冬天寫一會兒病例就得暖一會兒手,現在的醫生辦公室不僅暖和寬敞明亮環境好,其衛生條件也大大改善!病人做檢查,護士推上病床就可到達任何一個樓層,再也不用抬擔架了……”該院內科醫師喬靖茹感嘆。舊的隰縣人民醫院建于1950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70多年前的老舊建筑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
“幾年前,為了更好滿足全縣及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隰縣縣委、縣政府在財政收入緊缺的情況下,依然投入2.4億元啟動了新建縣人民醫院項目。”隰縣人民醫院辦公室主任靳建國說。
該院現在擁有1.5T超導核查、64排128層螺旋CT、數字胃腸機、DR、C型臂、四維彩超、血液透析設備、電子胃鏡、電子腸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病理檢驗設備、動態心電分析儀、上下肢主被動訓練儀、智能下肢機器人等先進的診療設備。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備,使得該院可開展顱內血腫清除術,人工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脊柱骨折,及椎體縮性骨折;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宮腔鏡,腹腔鏡下疝手術、膽囊、闌尾切除術,吻合器痔環切術等手術。這也為及時、準確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提供了堅實基礎,更利于在保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上爭分奪秒。
此外,該院還建立了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及遠程醫學會診系統,能夠同中日友好醫院、北京阜外醫院、安貞醫院等38家國內著名三甲醫院的3600余名知名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業務聯系。靳建國感嘆,“醫”路的變遷,不僅是環境的變化,更是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體現。
“醫”意 :獲得“好口碑”
“我父親76歲,因腸胃病在新醫院住了快一個禮拜了,這里的環境真的太好了,不僅寬敞明亮,每個病房還帶衛生間,醫護人員的服務和態度也沒得說,最關鍵是住院費沒有我想象中的貴……”患者家屬段瑞娜告訴記者,以前老人住院也都是到老醫院,環境差,好多樓層沒有電梯,有時候還得抬擔架,現在的新醫院比以前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這既是大家在享受更佳醫療服務的直觀感受,也是新醫院在當地群眾中留下的“口碑”。
“‘醫院環境好了,是不是價錢就貴了?’的確,許多群眾也都有類似的疑問。其實,咱們公立醫院執行的收費標準都有明確的規定……”靳建國說,“以人民為中心 以健康為根本”醒目地矗立在門診大樓上面,不管是在老醫院還是新醫院,這個宗旨和理念不會改變的。
尤其是在眾所周知的疫情防控中,該院黨員干部的服務防控工作大局,更是贏得社會的認可、群眾的稱贊。如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護理部主任李春蓮帶領全院護理團隊用一天時間把兒科病區改造成隔離病區;并修訂完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發熱留觀室、隔離病區制度和職責,科學配備護理人員等任務。由于該院還承擔著全縣應檢盡檢人員的咽拭子采集工作,李春蓮就帶領隔離病區護士奔赴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處采集標本……她的身先士卒、勇于擔當,使得全院醫護人員、患者、群眾交口稱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伴隨著隰縣人民醫院新址的投入使用,隰縣的人民群眾將會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便利、政策紅利,生命健康會持續得到保障、改善。相信隰縣人民醫院一定會堅持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用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為當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記者 王鵬 郝海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