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春日暖陽,筆者來到翼城縣王莊鄉王莊村豐盛養殖有限公司。走進標準化養殖區,只見里面有重達上百公斤、正待出欄的商品豬;有懶洋洋臥著休憩的母豬;還有渾身毛茸茸、剛出生幾小時的豬崽;舍里許許多多渾圓健康的小豬仔正在呼嚕嚕地吃食……
“豬場嚴格實行系統化管理,從種豬配置、母豬選育到幼崽繁育、疫病防治等各方面,都由豬場自行實施。為了保證豬仔能夠吸收充足的營養,我們每天都按比例配好飼料定量喂給豬仔。”該公司負責人李艷軍告訴筆者說。
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的李艷軍雖然只有29歲,卻已經在商業界打拼了10年。早在上大學期間,他就瞅準了翼城冶煉業的商機,一邊上學,一邊介入鐵礦、礦粉的販賣。
大學畢業之后,李艷軍通過人才交流市場應聘于恒星鋼鐵廠任材料會計,后由于國家產業政策,鐵廠關閉,本來剛起步的事業又要從頭再來。此后他在翼城飛翔鑄業有限公司任職,公司負責人看到他工作精益求精,業務嫻熟,學習認認真真,幾個月后就讓他擔任旗下子公司的經理并負責公司部分原料采購。
通過對市場的認真分析和琢磨,獨具慧眼的李艷軍開始涉足精礦粉貿易行業,建起了一家小型選礦廠,當時鋼鐵市場看好,精礦粉一路飛漲,再加上李艷軍的經驗,順水順風,他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2008年襄汾潰壩事件迫使選礦業重新洗牌,李艷軍面臨事業的低谷,當看到他幫父母在家經營300頭育肥豬收益頗豐之后,李艷軍便有了再次創業的想法,從此他踏上了生豬養殖之路。
學政策,做市場調查,精明的李艷軍忙得不亦樂乎。靠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和努力,20多歲的李艷軍在當年就建起1個占地18畝、年出欄量2500頭肥豬的小型養殖場。
李艷軍每天都要在網上、書上查資料,整天泡在豬圈里,細心觀察豬的生長發育規律,并全都一一記錄在冊。“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李艷軍在邊干邊摸索中,慢慢總結了一套養豬“致富經”,育肥出欄的生豬效益倍增,一年下來,李艷軍在這個行業已如魚得水。
但是,大多數創業的路程不是一帆風順的。2009年的一場大雪讓李艷軍的養殖場陷入了困境。豬舍被壓倒6棟,仔豬損失300頭,20頭母豬流產,直接經濟損失就多達60多萬元,再加上豬市的低迷讓李艷軍備受打擊。
當頭一棒的打擊不但沒有擊垮李艷軍,反而讓他繼續學習養豬技術,擴大豬場的規模,并引進優良種豬180頭。隨著2011年豬價的空前飛漲,李艷軍的養豬事業重新步入正軌。
說起自己的養豬經驗,李艷軍滔滔不絕,從消毒、防疫、衛生、喂食到選種、配種,介紹得頭頭是道。他說:“現在是拼技術的時代,不能關門養豬,要學會開門養豬,要時常走出去學習,還要注意和優秀的養殖業主交流,虛心學習別人的養殖經驗。”在采訪過程中,筆者理解李艷軍口中的“拼”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競爭,即養豬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誰掌握了好的技術,誰就擁有了好的市場;另外一層是分享,和當下常說的拼車、拼房一樣,只有堅持才能成功。
對于養豬生意經,李艷軍將“技術”二字擺在首位,認為現在養豬對技術含量要求非常高,必須得轉變養殖觀念。技術投入大,換來的是巨大的優勢。只有對技術高標準要求,才能保證所養殖的生豬質量,從而才會收獲大利潤。
李艷軍從設備、管理、技術、人才各方面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使企業上水平、上規模。他合理選擇畜舍地址,遠離居民區,采用先進生產流程,不擾民,少污染,安全生產,成為標準化養豬企業。同時還改進技術引進設備,在廠區內建立消毒池、獸醫室、配種室,完善污糞處理設備、病死畜處理設備、清洗消毒設備,有效防止了疫情、疫病的發生傳播。此外,還廣招人才引進專門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并多次邀請專家和養殖能手前來講課。
在豐盛養殖場里,每頭種豬都要定期注射疫苗,定期消毒,保持衛生。除了國家規定的疫苗外,他們還要根據豬不同的日齡打不同的疫苗。在環境消毒方面,也要根據不同的季節,用專門的消毒液消毒。
我們看到這里的母豬舍、保育舍、懷孕舍、育肥舍依次排開。
保育舍內一張張整潔干凈的產床一字排開,產床寬1.5米、長2米,由鑄鐵焊接而成,底部離地面約30厘米,分為兩部分,中間用柵欄隔開。一部分在兩旁護欄約10厘米處設有一排斜桿,以防止母豬躺下過快壓到仔豬;另一部分擺放著一間小房子,“那是豬仔保溫箱。”李艷軍解釋,保溫箱接通電源后,保溫箱內氣溫升到25度,電源開關就會自動斷開,這樣保溫箱以保持溫度、濕度恒定。保溫箱為豬仔營造舒適的生長環境,確保豬仔成活率高。
長期的積累,在生豬養殖方面,李艷軍建立了一批穩定生意伙伴,養殖事業蒸蒸日上。他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創辦“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以“供種—服務—回收—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經營模式從事良種豬和商品豬加盟農戶合同養殖。到時,豐盛養殖有限公司作為母公司,吸收農戶加盟,由農戶小范圍散養,最后公司回收散養豬進行銷售。期間,公司為養殖戶提供品系純正的優質豬仔,免費防疫,無償技術跟蹤,并簽訂回收合同,讓加盟戶承擔最小的風險。
在談到今后的打算時,李艷軍滿懷信心地說:“現在的夢想就是愿做一名創業的‘領頭雁’,為身邊有志創業青年當活的教材,做好示范,我將繼續運用科學養豬技術,發揮好養殖場生態環保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瞄準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并將帶動周邊群眾一起養豬發財,讓翼城更多的鄉親奔上小康路。”(通訊員 宋榜娟)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