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走進位于堯都區賈得鄉石村的臨汾市碧豐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無花果園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原來村民孫化平正在切無花果準備烘干成果干,她看著一筐筐紅艷艷的無花果,露出會心的微笑,自豪地說:“你嘗嘗這無花果,味道多香啊,吃著可甜呢!”走進大棚里,一棵棵果樹呈“Y”字型或“一”字狀,一米多高的果樹上果實累累,每個葉子旁都生長著一顆鮮紅或翠綠的無花果,讓人愛不釋手。
就像無花果一樣,渺小的、不起眼,果內開花,卻有沁人的香味和頑強的意志,這或許就是公司董事長孫海峰的人生寫照。
圖為孫海峰正在與技術員在溫室大棚交流無花果種植技術。
今年剛剛40歲的他,做過鐵礦、開過互聯網公司,每次的“折騰”背后是一次次人生轉折。直到2013年底,當孫海峰回到家鄉南孫村,看到那片熱愛的土地,他的腦海里浮現的是小時候的場景:老師問每個人的夢想,那時,他說自己長大想當一位農民企業家。
如今,回到家鄉,孫海峰有了新的夢想:發展特色農業,改變村民的一些傳統落后觀念,讓大家在土地里發現致富的好項目、金點子,帶動更多村民發家致富,讓他們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懷著這樣的夢想,他開始在農業的道路上拼搏,走過一次次彎路、遇到一個個坎兒。開始時,由于對農業發展認識不足,盲目引進了外地農業項目“軟棗”獼猴桃。剛開始一切順利,直到快成熟時,才發現葉子干巴巴的,缺乏生命力,后來經過專家檢測得出,由于本地“熱干風”的氣候原因所致,該地不適合種植。這次失敗讓他徹底懵了,100畝投資近百萬元的項目毀于一旦。“這個家快讓你折騰散了。”父親不理解他,為何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去做賠本的買賣。
回憶起曾經的挫折,他感慨:“無花果救了我一命”。在獼猴桃項目失敗后,園區里試種的那幾十株不起眼的無花果樹長勢繁茂。孫海峰發現后,決心開始大規模種植無花果。2015年3月,他開始探索屬于晉南地區的無花果品種,開創了山西首家、臨汾市唯一一家百畝無花果種植基地,成立臨汾市碧豐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8月是無花果的盛果期,由于成熟周期短,收獲最多的時候一天可達500公斤。“那么多無花果都成熟了,可賣不出去咋辦?”為此,孫海峰開始延伸無花果產業鏈,生產無花果茶葉、罐頭、蜜餞和凍干等深加工產品,養殖“無花果雞”,來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
一個人富是他的小夢想,帶動村民一起富才是他的無花果之夢。由于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孫海峰開始招收附近的村民前來打工。在園區幫工的村民景安寶說:“我們村在這里打工的人不少,這里離家近,掙得不少,還能學習到技術,多好!”在孫海峰的帶動下,當地農戶80余戶創收,為6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
三年里,孫海峰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半個專家”。如今,他深諳無花果的種植技術,從品種選擇、修剪方式到標準化種植,他都說得頭頭是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希望通過自己發展好、試驗成熟后,讓咱們這里的老百姓也來種植,到時候我負責為他們解決托底加工的問題,讓他們放心種!”如今,孫海峰也經常向前來咨詢的村民們傳授一些種植經驗。
來自縣底鎮上官村村民李石柱今年3月份開始種植,他高興地說:“無花果種植投產早、受益快,生命力強,如今已掛果,而且也好種,抗旱、耐瘠薄,沒有病蟲害、不需用藥,無需剪枝、疏果、套袋等工序,管理簡單、節省人工。這新鮮的農業項目,多虧海峰的指導呀!”
小小無花果成了孫海峰的“夢想果”,栽植他的汗水與希望。去年,他的無花果之路開始起步,總收入達35萬余元,大棚無花果畝產達2250公斤。他還在園區里種植了紅肉蘋果、設施延后葡萄、日光溫室楊桃等多項特色農業。
談起對未來的規劃,孫海峰笑著說,希望以后可以實現無花果從種植采摘、深加工、功能食品開發、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運營體系,打造以無花果產業為基礎的旅游、文化、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我的無花果之夢,不但是自己致富,更是帶動家鄉的老百姓一起走上致富路、過上好日子,讓我們這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爭創咱臨汾的農業示范園!”
記者 王婧 實習生 高望晉文/圖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