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引領職業農民新潮流
——記曲沃縣農民范斌和他的七百二十余畝流轉土地
臨汾新聞網訊 眼下正是小麥收割時節,曲沃縣范斌家庭農場金燦燦的麥子,顆粒飽滿,喜獲豐收。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踐證明,這是推進農業集約化、現代化、規模化、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
6月1日,筆者來到該縣史村鎮郇村家庭農場采訪,深切感受到土地流轉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勃勃生機。
都說種地不掙錢,可范斌不這樣想。2011年,他開始創建機械化家庭農場,許多村民外出打工,范斌依據《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在村民自愿情況下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截至2014年已簽訂合同150余份、簽約土地720余畝,農場所接收的流轉土地用于糧食種植生產,成了村里流轉土地、實行家庭農場的第一人。
從農機廠到種玉米、小麥到發展家庭農場,他真正體會到當一個職業農民的樂趣。
去年農場建成1200立方米糧食儲備庫,和水泥晾曬場3000余平方米。現有大型農用拖拉機、大型谷物聯合收獲機、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施肥播種機機噴藥機等主要農機30臺,可完成全程機械化耕作、播種和收獲。
所流轉的土地共三大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便于機械化操作,土地流轉連片后,利于實施統一管理,規范種植,農作物產出率和勞動生產效率及機械化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筆者了解到,土地流轉以前,該村小麥畝產只有350余公斤,統一管理后產量逐年增長,2014年該農場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夏玉米從2011年的平均畝產450公斤增產到2014年的平均畝產750公斤。
“現在種植普通小麥種子,沒有競爭力,所以我引進新品種—鑫麥296,市場收購價格比普通種子收入高10%。”范斌說道。農場所產出的小麥均與種子公司簽訂良種繁育合同,所產出的小麥全部由種子公司回收,所產的玉米與正藍奶牛養殖園區已簽訂常年合作協議,用于奶牛的青貯飼料。
目前,曲沃縣范斌家庭農場被評為“山西省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為我市三家之一。據了解,該農場在曲沃為首家大規模農場,還得到曲沃周邊縣市同行參觀學習。范斌多次參加市里、縣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掌握更多農業知識。
為鼓勵家庭農場快速做大做強,政府把家庭農場納入現有支農惠農政策扶持范圍,在新增農業補貼、土地流轉、獎勵補助、扶持培訓等方面都有政策;比如把農場主培訓納入當地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積極組織“陽光工程”、農業創業等培訓,并鼓勵家庭農場生產經營人員進行農業職業技能資格認定,提高農業生產管理能力。
范斌大力推廣科學種田,農場每年都要邀請縣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授課和現場指導,還在秸稈還田、配方施肥、優良品種、合理密植、適時灌溉、病蟲害防治、杜絕污染等方面,都采用了比較先進科學的方法。如去年播種小麥時,有些村在秋分時節小麥播種量每畝達到30公斤,而該農場去年平均播種量只有15公斤,產量依然達到畝產550公斤。僅種子每畝節約至15公斤。
范斌是新型職業農民,現在他計劃繼續流轉土地,帶動著農民轉型新潮流。經過4年多的實踐,他坦言:“目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生產技術是主要問題。新型職業農民就是懂市場、能起示范帶頭作用的農民。”目前,該縣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來增加農民收入。據悉,作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去年農民培育1300人,落實兩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補助資金151.95萬元,今年繼續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王建先 靳佩佩)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