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自小對音樂就情有獨鐘,對音樂的癡迷和執著追求成就了我的夢想。”日前,臨汾市音樂協會副主席付慧萍對記者道出了自己多年的心聲。
從小在汾西縣長大的付慧萍,在父親的熏陶下,從小酷愛文藝,尤其愛好唱歌,不管是哪種唱調的曲子,只要聽一兩次,她就能依腔隨調準確唱出。憑借如此優越的自身條件,高中畢業后她考上了縣藝校,走上了專業的樂器技藝之路——提琴獨奏。畢業后在汾西縣城關鎮文化站作輔導工作的付慧萍與當地農民朋友共同探討唱歌的技藝,她把自己對歌曲的喜好與之融為一體,并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從此,付慧萍踏上了她的音樂人生。
在自己的歌唱事業發展歷程中,付慧萍始終忘不了自己在山溝里對著蒼茫野山放歌的情境。從鄉村到城市,生活變了,藝術天地廣了,對音樂特有的情感也日益劇增。“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就應該把自己從生活中汲取的營養添加到創作當中,這樣才能夠接地氣,讓廣大群眾接受自己。”付慧萍在藝術創作中有獨到的見解。
1997年,付慧萍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具有家鄉特色MV《威風鼓》。這次拍攝讓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剛到臨汾的她可謂是舉目無親、生活拮據。別說自費拍MV,就是讓她在市區正常的生活,都舉步維艱。但生活的窘境并沒有阻擋她創作的激情,為了尋找合適的拍攝背景,她跑到吉縣壺口、洪洞大槐樹、運城關帝廟等許多景區;為了請人作詞、作曲、錄音,她四處奔波;為了組織鑼鼓隊,她回到了土生土長的汾西,找分管領導協調。當時的汾西交通不便,許多地方車根本上不去,所有的器材、服裝、道具只能靠人工搬運。丈夫毛勝兵看到如此艱難,起初堅決要付慧萍放棄,但最終還是被她的執著所打動,在背后默默地幫助她,做起了妻子的“后勤部長”。“如果我當時堅決要她停止,那么她的夢想就破滅,留下終生遺憾,我要支持她,因為我才是她唯一的堅強后盾。”丈夫毛勝兵感慨萬分。
隨后的幾年,付慧萍經常在外演出,每一場演出,付慧萍都付出了巨大的艱辛,每天早出晚歸,基本上是兩頭不見,想跟正在上學的孩子說上一句話都變成了一種奢望。“雖然今天我有了不錯的成績,但我最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家庭,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了。”說起這些,付慧萍滿眼的愧疚。
為了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再上一個臺階,付慧萍到省歌舞劇院拜顧天菊為師,后被臨鋼文工團送到西安音樂學院進修,山西大學藝術系,山西省教育學院都有她追求藝術的腳印。不斷的深造及對音樂的探索,形成了付慧萍特有的演唱風格,音域寬厚,氣勢磅礴,響云炫空。后在著名歌唱家馬玉濤等的指導下,付慧萍的專業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為適應不同層次的觀眾需求,她除學習民族唱法外,在美聲及通俗唱法上也練成了獨特韻律,時常參加全國、省、市各大系統舉辦的文藝演出,并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多年來,不斷推出的個人MTV,使付慧萍在臨汾音樂界無人不知。
2003年元旦,臨汾市委宣傳部、臨汾電視臺、臨汾日報及文化局主辦了“付慧萍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規模空前,由60人組成的管弦樂隊,開創了臨汾音樂史上的先河。2008年,付慧萍在黃河之聲發表了論文《怎樣將科學發聲方法用到實踐當中去》。2010年,中國音樂協會收錄為中國當代50位歌唱家,付慧萍名列其中被授予中國當代“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光榮稱號。2013年,她被評為國際環境保護網愛心大使。2014年,她當選山西省文化系統“四個一批”優秀人才。
如今的付慧萍面對都市的繁華和喧囂的名利,她依然保持特有的個性,穿著隨意而大方;面對榮譽和觀眾,她依然是那么冷靜和熱情。“做任何事,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天道酬勤嘛。”說得真好,付慧萍的事業能發展到今天,正是緣于她對音樂的情有獨鐘和永不放棄。 記者 董梟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