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安月琦) 地方戲曲是我市文化的重要瑰寶。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市涌現出一批充滿時代感的精品劇目,并在各大舞臺上綻放異彩,演繹出“平陽”自信。同時,我市把戲曲文化送到老百姓身邊,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戲曲文化的魅力。
我市始終把藝術創作作為繁榮戲曲工作重心。2017年以首屆山西藝術節為契機,我市推出了一批新創劇目,新創蒲劇《老鸛窩》于2017年6月26日進行了首演,并申報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目前初審已經通過,正積極準備復審相關工作;眉戶現代戲《洪洞好人》、大型蒲劇現代戲《紅色絕唱》于2017年9月8日、9月30日在市影劇院進行了首演,并通過了國家藝術基金專家組的審核;眉戶小戲《大山村醫》在首屆山西藝術節期間進行了演出;《特殊的陪嫁》目前正在進行劇本的加工錘煉和打磨修改。另外,《堯王》《風云廣勝寺》等重點題材正在進行構思論證,將進入劇本創作階段。
與此同時,我市戲曲對外交流屢獲殊榮。市小梅花蒲劇團新創劇目《老鸛窩》在首屆山西藝術節上摘得杏花獎新劇目、編劇、音樂設計、舞臺美術四項大獎;眉戶小戲《大山村醫》摘得第十八屆群星獎戲曲類獎;市藝校10歲學生周杰在第二十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摘得“小梅花”“金花”獎;市藝校學生張玉蕊為我市再添一朵小梅花,使我市小梅花達54朵;在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頒獎典禮上,市蒲劇藝術研究中心青年新秀任盼盼以蒲劇經典折子戲《掛畫》的出色表演,摘得“銀獎”……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2017年,我市共完成免費送戲下鄉1940場,參與約8.5萬人次,受益約180萬人次。“免費送戲下鄉”有效緩解了偏遠農村群眾的看戲需求,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對繁榮地方演出市場和催生劇團自我發展動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