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王師傅,忙著呢?”“楊副行長來了啊!快來看看我的牛長得怎么樣。”迎著三月的陽光,襄汾農商行曹家莊支行副行長楊錄燕來到古城鎮站李村村民王紅海的養殖場進行走訪,王紅海高興地領著楊錄燕參觀自己的養殖場。
“多虧了有咱農商行給予我資金支持,讓我的養殖場能夠正常穩定發展。”王紅海感激地向楊錄燕說。剛過不惑之年的王紅海以前開運輸車為周邊的村民運送建筑材料和飼料,雖然是一份辛苦活,但王紅海干得有聲有色。“我開運輸車有20余年的時間,但是長時間的開車,使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毛病,無奈便放棄了這份工作。”王紅海介紹著自己的情況。
雖然不能繼續開運輸車,但勤快的王紅海不愿一直在家休養,于是他琢磨著在家里闖出一份事業。王紅海細細琢磨后,重新規劃了自己的道路,決定搞養殖,“我們家的場地大,而且家里以前養過兔子和羊,有著一定的養殖經驗。”考慮到自身的條件,王紅海對養殖市場進行了一番深入了解,最終決定養牛。
2021年,王紅海把家里的閑置場地利用起來,買回4頭牛開始養殖,“雖然牛的養殖周期比較長,但優點在于好養殖,而且經濟效益不錯。”為此,王紅海一門心思開始養牛,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在牛場忙碌,打掃、投喂等等工作讓他忙得不亦樂乎,“雖然比較辛苦,但我感覺非常踏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紅海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剛開始的4頭牛,發展到現在的10余頭。在養殖場內,一頭頭皮毛光滑、膘肥體碩的牛在圈內悠閑地溜達著,“我主要養殖夏洛萊和西門塔爾,這兩種牛的優勢是長肉快,而且繁殖力強,非常適合我這樣的養殖戶。”雖然王紅海是第一次養牛,養殖技術和經驗比較欠缺,但他靠著勤勞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養殖路。
“像我這樣的小養殖戶,只能自繁自育。到了繁殖期,我會請專門的技術人員上門給牛進行配種,非常方便。”王紅海說,正是他腳踏實地的做法,使得養牛場的發展持續向好,而且牛場里也沒有發生過任何傳播性疾病。面對當前牛的市場價格,王紅海有著自己的考慮,“這幾年,牛的市場價格雖然不好,但這也正是一個機會。我相信,只要渡過了這一時期,牛的市場價格還會回升。”
“搞養殖最怕的就是缺少資金,正是農商行的入戶走訪,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王紅海說。原來,王紅海在養殖之初也遇到過資金困難的情況,當時曹家莊支行的工作人員在走訪時,詳細向群眾講解了農商行的信貸產品。王紅海在仔細聽了介紹后,就立即進行了申請。工作人員在走訪調查后,及時為其辦理了10萬元的授信。“這筆錢在我資金困難的時候,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而且用一天支付一天的利息,既方便又劃算。”王紅海說。
如今,王紅海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對養殖場的發展也信心十足。他高興地說:“有了農商行的助力,不愁沒有資金。而且今年還能生7頭左右的牛犢,只要我肯出力、照顧好,發展起來肯定沒有問題!”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