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篇
如今,生態秀美,山水綜合治理,水土資源綜合利用……
多年來,隰縣水利水保局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基礎建設投入力度的機遇,跑項目,爭投資,抓建設,強管理,堅持“治土與治水”并舉、“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并重的方針,按照“規劃一步到位,治理一次達標,用地一體開發,投入一年見效”的綜合治理思路,依據“山上果煙、山下糧田、坡面草灌、生物鎖邊”的治理模式,在隰州大地展開了以實施黃河水土保持生態項目、水土保持國債項目等為主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尤其是近兩年來,他們又先后強力組織實施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壩系工程項目、黃土高原峪里生態壩系工程項目、鞏固退耕還林工程項目、拉動內需水土保持工程項目等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項目。
目前,隰縣綜合治理面積達到110萬畝,治理度達到了48.8%,建設水保骨干壩73座,中小型淤地壩988座,旱井2萬余眼,機修梯田8萬余畝,建設基本農田累計達到11.2萬余畝,林草保存面積達75萬余畝,林草覆蓋率從過去的17%提高到現在的47%,全縣水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日趨改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日見成效,人民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建設“生態經濟型強縣”的目標初顯雛形。
農村水利篇
飲水安全篇
如今,人在家中坐,水被抽上山,清泉流灶頭,亙古旱塬水龍舞……
該縣水利水保局搶抓發展機遇,奮力負重趕超,近幾年來在全縣范圍內,展開了一場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攻堅戰。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帶動下,水利人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工作作風,把工程建設作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生存工程”,科學規劃設計,縝密組織施工,落實責任,追求實效,嚴把工程質量關,搶時間,趕進度,在圓滿完成各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同時,創新管理機制,建設和管理并重,把飲水工程納入目標責任管理,確保工程永續利用。截至目前,全縣共建設完成農村飲水工程138處,基本解決了199個自然村、6萬余人、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農村群眾告別了飲水困難的歷史,圓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夢想。
(本報通訊員 梁云云 張瑞強 薛曉峰)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