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所以容易被房產商撂倒,首先在于房產商的“攻關”。在房地產領域,為了能夠在房地產市場切得一塊蛋糕和享受“優惠政策”,亦即節省成本和牟取暴利,向政府權力部門暨官員“公關”已成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公關”實則為“攻官”,就是拿錢賄賂政府官員。今年5月重慶爆發的規劃系統腐敗窩案,40多家房產商向政府規劃系統官員行賄近5000萬元,有8名官員涉案,其中3名為廳級官員。
官員所以容易被房產商撂倒,還在于官員具備以權謀私條件。政府官員和土地、規劃、城建、房產等權力部門,掌握著賣地、規劃建設、稅收等權力資源。官員收了錢以后,可以以招商引資、支持開發商參與城市建設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售其奸。據反映,福建商人楊效其的融輝房產公司與麻城政府官員關系緊密,他開發的融輝第一城,不僅未交過一分錢配套費,拿地價格僅為每畝5萬元,而本地開發商拿相同地塊的價格是每畝幾十萬元,房地產項目還得到了可以提高0.5容積率的承諾,他為此獲利增加近億元。其背后的權錢交易黑幕,只能等待檢察機關揭開了。
官員所以容易被房產商撂倒,更在于監督機制存在漏洞。政策的彈性為政府官員、權力部門與房產商權錢交易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例如,地價可高可低、規劃可以調整、稅收可以減免。而作為反腐敗的職能部門——反貪局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觸角并沒有深入到建設領域及其容易發生腐敗的各個環節。因此,建設領域頻發腐敗窩案也就不能理解了。
加強腐敗案件頻發的重災區的治理,是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必然要求。當前,建設領域就屬于腐敗的重災區。但愿各級黨委、政府能夠重視這一問題,并從嚴格土地拍賣制度、嚴肅地方稅收征管、嚴管建設規劃入手堵塞漏洞。職能部門則須將監督的關口前移。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有更多的官員被房地產商撂倒。 (紅網 侯文學)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杭州飆車案:司法權威離不開百姓信任
下一篇: 現在蓋的房子越來越短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