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公眾在明知統計調查工作極其復雜的情況下依然追問不休。今年“兩會”期間,在回答地震遇難學生人數時,四川省政府一負責人給出的答復竟是“迄今仍不能確定”,曾讓很多人不快。為獲悉準確的遇難人數,一些人通過個體方式去調查,比如,藝術家艾未未就通過網絡線索、實地走訪,公布了一些他掌握的信息。
我們理解,在災區重建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要專門抽出人力準確統計遇難和失蹤學生人數并依照有關程序公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關部門能在地震周年之際予以公布,多少讓人欣慰。
因為沒有學生姓名、所在學校等身份信息,5335”就只是一組冰冷的數字。公布這樣的數字,意義仍然有限。毫無疑問,每一個遇難或失蹤的學生,都有溫暖的名字,有自己的性別、年齡,在某個具體的學校和班級上學,有成長的印跡,我們不應忽略這些公眾關切的問題。詳細公布遇難和失蹤學生的身份信息,不僅是對他們的告慰,也是讓生者記住他們、懷念他們,從而更好地珍惜現在的生活。只有真實的身份信息才能給人們留下永久印象,而簡單的數字則很容易模糊人們對個體生命的追憶。希望有關部門早日將死亡數字、失蹤數字還原為具體的人。
在艾未未公布的名單中,就有包括學生的姓名、所屬學校班級、家長姓名、家庭聯系電話等關鍵信息。當然,要詳細公布“5335”中的個體信息有一定難度,不過,有政府力量的支撐,也不會太難,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張海英)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