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兑庖姟穭t以其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描繪出清晰的實現路徑和未來圖景,凸顯了中醫藥在醫改中的關鍵性作用。
醫改是世界性的難題,也是我國在相當長時期里的一件大事。在當前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轉變的背景下,中醫藥憑借其簡、便、廉、驗、安全、治未病等特色優勢,與西醫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的明顯標志和顯著優勢,開辟了一條供得起、重預防、可持續的道路。
中醫藥的價值不僅僅限于衛生領域,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中的價值也日益為人們所認同。中央政府重視并決心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發揮中醫藥更大的作用,《意見》提出“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從中藥材種植到現代中藥工業,這將有助于培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提出“加快民族醫藥發展”,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有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提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有助于打造國際交流中的“國家品牌”……
中醫藥歷經百年坎坷,從屢受質疑或否定,到今天國務院發文明確扶持和促進發展,其價值從衛生擴展至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民族和諧、對外交流等多領域,意味著在國家發展戰略格局中形成了一條中醫藥的“價值鏈”。此后,如能對“價值鏈”上的每一節點好好發掘,未來中醫藥必將成為中國的國家優勢。
《意見》強調“扶持和促進”,也說明中醫藥事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如中醫藥特色優勢淡化,繼承不夠,創新不足,人才缺乏等等。面對諸多“攔路虎”,《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系統的扶持促進意見和工作要求,賦予各級政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的政治責任,以及發展好中醫藥事業的歷史使命。
5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曾在對中醫藥的批示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而今,新中國成立60年的成就和世人對中醫藥的廣泛認同,使得對這一“偉大寶庫”的充分發掘正當其時。可以預料,隨著《意見》的深入貫徹落實,中醫藥必將成為中國的國家優勢,并在世界矚目中崛起。
那時,中醫藥不僅僅是中國的,也將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對全人類的杰出貢獻。(人民日報人民時評 王淑軍)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狠狠打擊“電話詐騙”
下一篇: 確保災區群眾早住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