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拂袖清明祭。清明節是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重要傳統節日。多年來,我市一直倡導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綠色錯峰出行。近期,市文明辦、市民政局也發出倡議,倡導綠色祭祀、文明祭祀新風尚,推廣網絡祭祀、踏青遙祭等環保、文明的形式緬懷故人。
倡導文明祭掃,弘揚時代新風,就是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引導市民改變原有點燭、燒紙等傳統祭掃模式,嚴抓硬管有時難免引起基層矛盾,各地在引導市民采用新型祭掃方式寄托哀思時不妨下“巧勁”、動“巧思”。比如,“紙錢換鮮花”這種新穎形式彰顯為民辦實事的“溫度”,更容易被群眾接受和理解,在潛移默化中化風成俗,促進市民群眾的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實現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同時也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了貢獻。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故人。清明節祭祀活動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如攀比祭祀品。還有的仿制一些紙制現實生活中的時尚用品進行焚燒。這樣煙火繚繞、灰燼飛揚,不僅浪費錢財、污染環境,而且極易引發火災。如今,隨著文明祭掃、綠色祭祀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鮮花祭祀、網上祭祀、植樹祭祀等健康方式寄托哀思。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現在欣然接受,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轉變,這樣的祭祀方式既傳承了傳統又體現了現代的文明。
寄托哀思,不忘安全。針對清明節期間祭掃峰值早、人員流量大等特點,交管部門應及時發布道路交通安全預警和出行提示,強化墓地陵園周邊交通秩序的維護疏導;推進風險隱患整治,大力營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消防等部門和各祭掃點也應細化落實責任,尤其是山區林地等防火重要地帶,更應在人防、技防、物防上共同發力,做好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文明、和諧的節日祭掃氛圍。
文明祭掃人人夸,移風易俗靠大家。我國是文明古國,清明節作為文化符號,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內核。今天我們在繼承清明節習俗的同時,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傳承文明、不斷升華,積極響應文明祭掃新風尚,以綠色、低碳的方式緬懷逝者,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文明建設。期待文明祭掃的風尚吹入“萬家”,讓清明節更加“清明”!(克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