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香頭、一次疏忽,都可能造成一片山林的毀滅。”當前,恰逢清明祭掃之際,防火進入關鍵時期;加之春季風干物燥,是森林火險易發和高發期,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按照舊風俗,每到清明時節,人們會上墳燒紙、點香燭、燃放鞭炮來祭奠逝去的親人。這種方式既污染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給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清明節祭祖燃放煙花爆竹和掃墓點燭燒紙是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倡導文明祭掃,杜絕焚燒香燭紙錢,嚴禁一切野外用火行為,堅決筑牢防火防線,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是必須正視,必須認真對待,堅決不容有絲毫忽視的現實。3月18日,侯馬市張家山發生一起火情,經過十余小時撲救,山火被撲滅。經查,當日17時許,侯馬市居民華某駕車到鳳城鄉河東村南半山腰自家祖墳處祭掃時,由于燒紙不慎引發張家山著火。目前,違法行為人華某因涉嫌過失引發火災被侯馬市公安局行政拘留。
可喜的是,連日來我市各縣(市、區)公安局派出所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紛紛走鄉入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簽訂文明祭祀承諾書,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綠色祭掃新風。
今年的清明節注定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疫情尚未結束,若是大家扎堆去掃墓,大規模群體聚集,對疫情防控來說也存在很大的隱患。非常時期,通過網絡祭掃、代理祭掃、預約祭掃的方式,也不失為時下祭祀親人、表達哀思、降低聚集感染風險的一種好方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攜起手來,履行好嚴防森林草原火災和抗擊疫情的責任和義務,移風易俗,文明祭掃,讓我們的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愈加豐茂。(白潔)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