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農業,我們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做強基地農業,做精園區農業,加快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區,不斷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的競爭能力。通過積極努力,引進一批農業項目,建成一批特色種養基地,培育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知名品牌,使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
發展特色農業,我們還要做活市場農業,努力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農業融入工業化進程,靠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農村經濟。要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入農業項目,充分發揮各類營銷協會作用,健全各類營銷網絡,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和無毒農業之路。
我市一些縣(市、區)強化科技示范帶動,加大基地和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積極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出效益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翼城縣近年來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思路,將發展特色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使設施農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該縣特色農業已形成蔬菜、菌類、草莓等10余個品種,日光溫室大棚達到3000余座,成為農民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農民年增收近億元。
豐碩的成果讓人振奮,現在我們在發展特色農業中迫切要做的,是盤活農業結構調節中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力要素,切實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讓廣大城鄉居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錫剛)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險!孩子街頭玩滑板
下一篇: 戒除“便利消費”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