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19日電(記者王艷明 朱國亮)蘭州市清退代課教師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作為一個為教育發展作出過貢獻的特殊群體,代課教師的退出政策該如何實施,這一群體能否得到妥善安置?
如同各個地方的情況一樣,在師資短缺的年代,代課教師為當地教育發展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代課教師的資格、學歷、綜合素質等,已經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有組織、有步驟地清退代課教師,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從蘭州市清退代課教師的做法看,清退時公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代表著政府對代課教師的重視和關心,表現出“負責任清退”的姿態。但是,從代課教師的呼聲、他們的現實困難以及社會公眾的呼吁來看,顯然難以達到“妥善安置”的層面。
耐人深思的是,根據記者了解,在此次蘭州市解決代課教師的相關方案中,提出了一個“擇優考錄”的解決辦法,即:對于有教師資格證書、學歷合格、素質高的代課教師,根據當地教學需求,參加人事、教育部門組織的新聘教師公開招考,擇優錄用。但由于甘肅省至今沒有具體的政策,這一“擇優考錄”措施實際停留在了一紙書面。
符合條件而不能“擇優考錄”,從表面上看,是缺乏政策依據,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面對這一群體的“身份”“待遇”轉變時,政府的相關部門遠遠未能下工夫進行協商研究。在“建立能上能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制度”成為廣泛共識的背景下,把代課教師擋在“擇優考錄”大門外,這不僅讓代課教師們難以接受,也有悖于社會公平。
需要看到的是,長期以來,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都非常低,很多人的家庭生活一直比較艱難。在解決代課教師問題上,不能簡單“一清了之”,更應在客觀評價承認他們歷史貢獻的基礎上,多方著眼,通過合理公平的經濟補償、擇優考錄、納入低保、組織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解決他們的長遠發展問題。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白宮書記”案審理,何必如此“神秘”
下一篇: 跨海大橋一再被撞是一種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