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弓佩玉) 在人們刷新空間動態或者朋友圈時,點贊已經成為習慣,有的人點贊是出于關心朋友近況,有些人卻把點贊當成商機,將點贊視為工具。
集“贊”不僅有禮,也有小貓膩
“你的微信里總有那么一群朋友,不管你發表什么內容,他們總喜歡點贊,我們稱他們為點贊團。現在,你的點贊團,可以幫你謀福利了!獲贊20個以上就有好禮哦!”某汽車公司的一則廣告吸引了小紅的注意,其中“80贊,送200元加油卡一張”的獎項設置讓她眼前一亮,她便將這則廣告轉發到朋友圈中,并發動圈中好友點贊。
“費了好大的勁,我集齊了109贊,心想200元加油卡已經抓到了一個角。當我到該公司后,卻被告知只有購買該公司的汽車才能兌獎。可在活動界面中并沒有提到這一條件。”小紅說。
隨著前來兌獎人數的不斷增加,商家又給出了新說法,由于禮品有限,只有前1000名可以兌獎。”這些限制條件商家都沒有事先說明。
“商家告訴我,加油卡已經被兌完了。我只能選擇車載MP3。”小紅說,以后這種集贊活動得謹慎參加。
需要點“贊”更需要用心關注
不難看出,集贊有禮活動,因為有“點贊團”的存在火了起來,不少年輕人坦言“點贊團”讓點贊變了味。
在寒假期間,部分學生族因為無聊,幾乎每分鐘都刷新空間或者朋友圈,于是有了各種“秒贊”。正在讀大一的小衛每每看到朋友分享的快樂事情、好消息,一些好玩的、逗樂的事情,就會輕輕一點。但是,近段時間她卻感覺點贊變味了。
“一開始知道微信、空間有點贊功能后,我不經常點贊,更多的是默默關注。后來自己發表了動態,別人點贊表示了關注、支持,當別人發表動態后,自己點贊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有點禮尚往來的意味。”此外,還有一些損友,只要看見你有什么倒霉的事情,或是在抱怨“人生不公”,他就立馬點個贊,其實,這有時候也是朋友之間一種開玩笑的行為,但是要是遇到無節操的‘點贊團’,你也只好哭笑不得。”從剛開始的有支持意味的點贊,到后來成為一種習慣,點贊多多少少變了味。景怡是標準的“點贊團”,每天打開空間總會從第一條說說起,一至點贊到最后一條。其實根本不看對方說說的內容,只是通過點贊表達對朋友的一種關心,告訴對方“我在關注著你”。既不用發表看法,也能維持關系,何樂不為?
不論是點贊還是評論、轉發,大家也都抱著同樣的心態:被點的越多,說明越多的人在關注你。社交網絡成了凸顯人緣的工具,贊越多,自己也越有面子,反而,贊少了,就覺得沒人搭理自己。我們并不需要流于形式的親近,用心去關注才是點贊的初衷!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