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如今,中高端餐飲呈現疲軟,大眾化餐飲需求旺盛,連鎖經營成為新寵,我市餐飲業進入了以大眾消費為主、標準化、集約化連鎖經營的轉型期。在這種大環境下,一些餐飲企業開始聚焦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體,有針對性地提供綠色、安全、時尚、健康的餐飲服務。各種小型、特色、休閑等多樣化的新穎餐飲消費逐漸活躍起來,成為餐飲業發展新引擎。
酒店大打親民牌 百姓喜接“橄欖枝”
提到星級酒店,人們的腦海里大多會浮現出奢華、昂貴的字眼,似乎這些場所都是有錢人的消費,與尋常百姓無緣。然而,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厲行節約之風越來越猛,以寄生于公款和奢侈消費,以及承接宴席為主的中高端餐飲業,面對收入下滑的窘境,只好重新審視市場定位,變革經營模式,主動向普通百姓拋出“橄欖枝”,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中高端酒店為了招攬人氣、謀求發展,在各項成本逐年上漲的當下,不但菜品沒有漲價,反之推出更多平價菜品,并同時提高服務質量,旨在增加消費者感官上的體驗感。在一些中高端酒店門前的顯著位置,不乏看到平價菜品的宣傳海報;夏季時,不少酒店在大樓頂層或是門前的空地上擺出夜市;還有些酒店推出諸如自助餐、蒸菜等特色服務等等。前不久剛剛在市區一家頗為高檔的酒店給兒子過完一周歲生日的馬女士坦言:“兒子周歲只叫了幾桌親朋好友,沒想著舉行儀式。考察一番,最后選擇了各方面都比較高檔、價位還適中的一家酒店,花跟普通宴會廳差不多的價格,選擇更為高檔、舒適的就餐環境,享受更為貼心、周到的服務,吃上更為精美、可口的佳肴,何樂而不為呢。”據東城一家宴會廳的負責人介紹,雖然這兩年生意大不如從前,但為了繼續經營下去,只好在菜品和服務上做文章,推出一系列營養、健康的養生蒸菜,價格還趨于平價,目的就是希望能留住在宴請方面有需求的顧客。
健康實惠是關鍵 盲目跟風不可取
在市區新開的生龍國際、工貿、安達圣新天地等購物中心,無論節假日還是工作日,餐飲樓層的火爆程度遠遠高于其他樓層,尤其是特色小吃區,每到飯點,座無虛席。
“干凈、便宜、可口。”在購物中心上班的員工史女士六個字道破其中緣由。“因為倒班的緣故,每天我都得在外面吃一頓飯,商場的小吃區是我們銷售員最常光顧的地方,小吃選擇的種類多、價位不高,最重要的是整個操作過程我們都可以看得見,吃得放心。”
除了來自全國各地有特色的連鎖小吃外,音樂餐廳、養生飯店、西餐廳、快餐廳……越來越多的全國連鎖餐廳入駐我市,為市民就餐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品位。
時常跟朋友去咖啡廳喝下午茶的年輕女孩盼盼表示,除了喜歡咖啡廳的情調外,還在意它的品牌價值,因此會選擇全國連鎖的品牌;生龍國際購物中心,一家肉煲店的生意很是火爆,每到飯點,餐廳門前時常候滿等待就餐的市民,對此很多中老年消費者表示不解,“在哪吃不行,非得在這排隊等著。”對此,大學生小鈺表示:“這家店專門是吃肉煲的,有特色、花費不多。”80后、90后人群更傾向于選擇用餐環境更具設計感、價格更為低廉、食品更有特色的時尚快餐廳,而“排隊候餐”的主力軍也主要來自于年輕群體。在市區,諸如這家店一樣,就餐環境時尚精致、市場定位卻很親民、又有特色的主題餐廳,平日里排隊等位的場面自然也不難看到。
采訪中,記者發現餐飲業也存在著盲目跟風現象,看見他人干什么掙錢,就也跟著爭相效仿,造成市場飽和不說,還容易形成惡性競爭。比如今年后半年市區呈井噴發展的火鍋業,全部為四川、重慶的特色火鍋,裝修、味道和企業文化也大體相同,為了招攬人氣,各大火鍋店推出返券、打折的優惠活動,即使這樣,一些火鍋店在開業之后就面臨著不溫不火的尷尬局面。
“火鍋店開得太火爆了,從手機朋友圈便可看到轉發的各大火鍋店的開業信息,這架勢完全不亞于幾年前火爆大街小巷的燜鍋店,可如今再看,燜鍋店生存下來的寥寥幾家。”市民盼盼表示。
從事了十多年餐飲服務的業內人士表示,現如今,消費者吃得越來越精,也愈加在意飯店的特色。因此,餐飲企業也要對自身有個定位,強調自己的供應特色,除了菜品的特色外,還要注重環境、文化、店堂布置,讓消費者不僅能夠吃飽肚子、品嘗到菜品,還能得到一種服務和文化的享受。
“互聯網+”添動力 “外賣騎手”受歡迎
要說餐飲業近兩年來最大的改變,那莫過于是搭上了“互聯網+”這趟快車。
一家經營快餐生意的程女士介紹,3年前,她曾在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上都推出了團購活動,每天線上的銷量頗為可觀。“在團購網上推出活動,在讓利消費者的同時,也變相的給飯店做了廣告,讓更多有需求的消費者知道有這么一家店的存在。”程女士坦言,自從網站推出外賣服務后,她敏銳地嗅到這一商機,積極參與其中,沒想到店內每天的外賣份額還不少。
近一年來,市區街頭隨處可見“外賣騎手”的身影,他們穿梭于市區的街頭巷尾、公司住宅,為消費者第一時間送上熱乎的飯菜。打開美團網、大眾點評網等網站,“外賣”已成為這些網站的一大亮點,不管是街邊小吃,還是火鍋、家宴,只要輕輕一點,半小時左右便可收到美味佳肴。
對于外賣服務的便捷,今年77歲的趙姓老人在體驗后大加贊許,她向記者講述道:“每年過生日,孩子們都會帶她去外面吃,因為暈車特別厲害,每次都是在離家近的幾個飯店。今年,孩子們說在家里吃,我嫌在家里做的麻煩,便提議出去吃,沒想到孫子說已經訂了飯,一會兒就送來。等中午送來一看,有鍋、有菜、有小料,吃完火鍋還不用收拾,真是太方便了。”有了這一次體驗,趙姓老人逢人便夸贊現在的餐飲服務太好。
除了團購、外賣,不少飯店也采用了眾籌的發展模式,在解決了資金難題的同時,還鎖定了客戶,穩定了客源。
在經歷了市場的一次大洗牌后,我市的餐飲業已逐步形成了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各種餐飲業態均衡發展的格局。與此同時,為了順應百姓需求,迎合市場需要,不少餐飲企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積極運用O2O融合創新,通過線上的資金流、信息流優勢和線下的物流、體驗、服務優勢相結合,暢通消費渠道、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方便快捷實惠的服務模式,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記者 盧婷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