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新型互聯網交易方式的出現,微信紅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支付和交流方式:“表達祝福”發個紅包、“表示感謝”發個紅包、“展示財富”發個紅包、“無聊寂寞”發個紅包……一時間,微信紅包的功能被無限放大,人們也非常愿意從發紅包搶紅包行為中尋找樂子。
“給我發一元紅包,待會還你”、“求給三元紅包買月餅過節”、“給我包一個紅包吧,金額隨意,看我能收多少,一分錢也是愛……”類似的段子經常在李女士的微信消息、朋友圈中出現。
李女士說:“朋友圈里的可以裝作沒看見不用理會,但是朋友直接把這樣的話發過來,你不能不理吧?”一開始的時候,李女士還非常天真地把紅包發過去,認為就是娛樂性的“禮尚往來”,認為你把紅包發過去,對方一般也會回饋一些,“禮尚往來嘛”。
可事實并不是這樣,索取紅包的人,大部分都沒有了下文,還美其名曰“看看你對我的信任有多少”如此等等。“錢也不多,三塊五塊的,最多也就八九十塊,但就是讓人不爽。”據李女士說,明目張膽索要紅包的人之中,最難處理的就是那些關系介于親密和認識之間的人,“不冷不熱的關系,平常交往不多,不能像熟人一樣開個玩笑打個哈哈過去,也不能像不認識的人一樣去質問他,只能自己吃啞巴虧。”市民王先生說,微信紅包作為一種新的節日慶祝方式,本可以為中秋佳節增添濃濃的節慶氣氛,但這氣氛一旦營造不好,不小心就變成了“低氣壓”。繼支付寶“討要紅包”之后,朋友圈一時成為“圈錢”陣地,以各種名義求紅包成為驗證“情義”的方式,更有甚者直接稱之為“微信乞討”。王先生還說,微信最開始是朋友之間互相深入了解的方式,但隨著微商的發展,朋友圈里魚龍混雜,關系也變得生疏有別,礙于情面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竟成為常態。(李媛)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