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堯都區安監局邀請相關專家深入機械鑄造、加氣站、電廠、焦化廠等企業作業一線,與職工零距離互動,交流職業病的防護和維權法律知識等,加大職業病危害事前監管力度。
普及 典型行業職業危害
“我的工作就是噴漆,能得啥職業病?”在檢查過程中,某4S店噴漆工人滿不在乎的一番話暴露出部分職工缺乏職業病防護知識、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的狀況。同時,反映出部分企業缺乏相關應盡的法律常識,沒有盡到告知從業人員識別職業危害因素和后果的義務,缺乏必要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對此,該局特邀相關專家現場普及職業病識別、防治常識。“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國法定的職業病共分十大類、132種。”專家表示,作業場所不符 合職業衛生要求,作業方式不合理、不健康,勞動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或行為均可能導致勞動者遭受職業病危害。
此外,專家詳細地介紹了水泥生產、鑄造、染料、焦化、電力、制藥、冶煉等典型行業崗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導致的職業病,以此喚起企業和職工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視。
解讀 勞動者享有的權利
在現場活動中,大多職工想了解自身享有的權利以及用人單位應盡的職責。
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建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設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勞動者應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呼聲 職業安全“防”勝于“治”
在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一些企業按照要求配備了相應的職業病防護用具,但一些職工在作業過程中卻懶得佩戴,認為這些用具妨礙到他們工作,影響他們跟其他工友正常交流。
“職業病就是事前不預防工作環境差長期不在乎中積累下來的,職工應增強職業病防范意識,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執法人員道出了部分職工存在的誤區。
“職業病事前‘防’大于事后‘治’,用人單位需盡到應盡的職責,勞動者也應樹立相應的職業衛生安全理念。”執法人員呼吁從事職業勞動的工人,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一定要遵守職業安全衛生規程,并且監督企業落實職業病體檢事項,最大可能地減少職業危害,做到“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健健康康退休”。(李靜)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