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盧凱 張蘊強)“進口食品店鋪里的商品,有的還貼有中文標簽,沒貼標簽的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東西,只能聽售貨員介紹。”近日上午,熱心市民王先生致電本報熱線反映,在進口食品店購買物品回家發現,包裝袋上全是外國文字,生產配料成分看不見不說,有的連生產日期及過期時間都無從知曉。
王先生告訴記者,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市場、超市里也有很多外國食品在銷售,近日,他領著孫子在一家店里購買了一些進口食品回家后才發現,有幾樣包裝袋上竟然沒有中文標簽,也不知什么時候過期。
接到王先生的電話后,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專營進口食品的商鋪,發現店內大部分進口食品的醒目位置或是背面都有中文標簽,上面詳細標明了產品配料、生產日期等產品信息,同時還標有經銷該商品的外貿公司的相關信息,記者在解放路一家進口食品專賣店內看到,該店的潤喉糖、巧克力棒等食品均為韓國文字,且包裝上并沒有任何中文提示。
“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掌握多門外語,對買到的商品信息一概不知,何談安全。”一位市民告訴記者。另一位市民告訴記者,有的進口食品里面會附帶有小型玩具,包裝上沒有任何說明和提示,不排除孩子誤食的可能性。還有市民表示,進口食品沒有外貿企業的相關信息,這些視頻到底是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還是一些廠家生產的山寨食品就不得而知了。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志、中文說明書。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志、中文說明書或者標志、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進口。”若經營者銷售的進口食品無中文標志、中文說明書,很可能是走私商品或者一些山寨廠家生產的假冒偽劣“進口”食品,未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其安全、質量都無法保證。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