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努力找準工作的切入點
我們在工作中圍繞“農”字作改革,突出一個“廉”字、狠抓一個“實”字,通過開展“創星爭旗”活動,有力地加強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一是縝密制訂方案。縣紀委出臺了《關于開展“創星爭旗”活動的意見》,把《意見》要求細化為“六大類、二十四顆星”,涵蓋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領導、機構、制度、考核、獎懲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并將每月25日確定為全縣農廉活動日,通過“村申報、鄉審查、縣批準”的爭創程序,對達到24星的農村基層組織授予流動紅旗。二是加強監督檢查。采取一季一自查、半年一督查、年終總考核的“兩查一核”機制,激發基層組織爭創的積極性。
同時規定,對一年內爭不到流動紅旗的鄉鎮領導進行誡勉談話,責令限期整改。三是創新工作方法。采用現場推進、工作座談、征求意見等方式,有效引深活動的開展。在太古鄉召開了農廉工作現場推進會,認真總結并推廣了該鄉在維護群眾利益上采取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鄉村兩級干部分片包村,將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連續四年實現無進京、赴省、上市、到縣“零上訪”的有效做法和經驗。“創星爭旗”活動開展以來,全縣6個鄉鎮的25個行政村榮獲流動紅旗,70個行政村達到24星要求,占全縣村委的80%,極大地調動了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參與的熱情,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堅持抓住主要矛盾,努力找準工作的著力點
為保證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我們以鄉鎮紀委為主體,在農村兩委干部中推行了“三卡”問責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圍繞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強家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分別制成白色、藍色和黃色三種卡片,通過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的方式加強對農村干部的管理監督。一是白色詢問卡。就是鄉鎮紀委發現所屬監督對象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尚不夠立案查處時,向所監督對象及時發出詢問事項,被詢問對象應如實就詢問的事項進行書面回答。二是藍色提醒卡。就是在白色詢問卡的基礎上,鄉鎮紀委根據被詢問對象所回答具體問題的性質,認為有必要進行整改時,便向所詢問對象發出提醒,被詢問對象須在接到本卡十五日內,向所在紀委作出是否接受整改措施的書面答復。三是黃色警示卡。就是鄉鎮紀委根據被提醒人的認識態度、整改落實情況,對認識不誠懇不深刻、整改行動遲緩的對象發出警示,若在規定期限內不能整改的,將追究其黨政紀責任。近年來,我們共對群眾反映的20余名農村干部進行了問責,其中對9名違紀村干部予以了黨紀處分。“三卡”問責制度的推行,有效地促進了基層干部作風的轉變,較好地維護了群眾的利益,確保了農村的穩定,同時也較好地實現了監督關口的前移。省紀委領導在我縣調研時,對這項制度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好評。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努力找準工作的落腳點
今年以來,我們在踐行群眾觀點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的教育。緊緊圍繞“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提出了培養“五型”(即著力培養懂電腦、會寫作、能駕駛、善溝通、學歷高)紀檢監察干部的要求,不斷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本領和能力。二是加強鄉村兩級紀檢組織建設。對鄉村兩級干部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做到了“三個到位”,即鄉鎮紀委委員要發揮作用,村黨支部要設立紀委委員、行政村要建立紀檢組,鄉村兩級紀檢專干要開展工作的人員、機構、工作三到位,確保鄉村兩級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三是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全面加強了紀檢監察機關的信訪力量,在縣黨政機關一樓大廳,設立紀檢監察信訪室,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積極回應群眾的訴求和社會關切,努力使信訪“中轉站”變為“終點站”。四是加強對群眾利益的維護。通過對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進展、強農惠農政策落實、農村低保、醫保、救災救濟等情況的明察暗訪,現場督導,政風評議等方式,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透明度明顯增強,群眾的滿意度有了較大提高。
(作者系大寧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 焦宏文)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