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親曲,是主要流傳于晉南、呂梁地區,用以烘托迎親嫁娶喜慶氛圍的傳統婚俗禮樂。
安澤縣唐城一帶的迎親曲據傳是由唐宋時期的“抬轎調”和“娶親調”糅合演變而成。其基本演奏陣容為由五面小鼓、兩支嗩吶、一面鑼和一面镲組成,也可根據需要,相應調整演奏人數。演出形式主要有路行、坐場等,路行即為隨同迎親隊伍邊走邊演奏,具有行進曲的特征;坐場演奏即為在婚禮現場固定演奏,歡快熱烈的節奏加以靈活跳躍的步法,將婚禮的熱烈氛圍推向高潮,有時,也加入笛子、板胡、二胡等樂器領奏合奏,音樂層次也更加豐富。
作為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俗音樂形式,近年來,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迎親曲受眾群體日漸萎縮,松散的幫社組織常常良莠不齊,缺乏鉆研,有的幫社甚至隨意加入電子琴、薩克斯等西方器樂元素,嚴重破壞和消解了傳統迎親曲的審美感受和音樂內涵。堅守傳統、挖掘歷史、恢復曲牌、適度創新成為擺在傳承人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據《臨汾非遺名錄》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