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古縣建立農村干部“階梯式”培養選拔機制,打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群眾公認的后備干部隊伍,全縣涌現出農村中青年入黨積極分子361名,選拔培養后備干部236名。
先廣撒網,后定重點“選苗”。該縣注重關口前移,主動出擊,按照把優秀人才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的“雙培”思路,發掘、引導、吸收有思想、有知識、有文化,且致力于發展農村經濟、一心為群眾辦實事的年輕人充實基層隊伍。
先結對子,后給位子“育苗”。該縣開展了“結對幫扶”培養,根據后備干部的個性特點和崗位要求,設置信訪穩定、矛盾調處、計劃生育等崗位,讓年輕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推行“兩委”干部“一包二”責任制,既負責包片工作,又承擔包后備干部培養任務,老干部帶著年輕干部參與村實質性工作,讓后備干部在接觸工作、直面群眾中快速成長、積累經驗。
先唱配角,后唱主角“墩苗”。他們將“兩委”班子成員列為重點對象,實行鄉鎮備案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和民主評議制,量化目標管理,強化考核運用,形成優勝劣汰。在村干部中,推行“定查評”工作法,年初把全年任務分解到“兩委”班子人頭,建立責任臺賬;鄉鎮每季進行一次督導,查看進展情況和結果;年終,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組織黨員群眾對干部進行評議,評議結果記錄在冊,與干部崗位報酬掛鉤,并作為換屆選舉的參考依據。(付濤)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