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
打造沿汾板塊新的經濟增長極
襄汾縣委書記劉春林深入景毛鄉、南賈鎮、西賈鄉、汾城鎮等地,調研春耕備耕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工作
襄汾縣委副書記、縣長杜斌實地調研指導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現場登記工作
金絲皇菊增收富民
山西利源中天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俯瞰“雙龍” 張建華 任建杰 攝
襄汾經濟技術開發區廠房
山西潤農新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節水灌溉設備
襄汾經濟技術開發區駿馳物流公司廠房
高標準農田微型氣象站
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設現場
連續舉辦大型招聘會,促進居民就業增收
歷史的洪流,在時序更替中奔騰;發展的航船,在奮楫爭先里前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招商引資碩果盈枝、產業迭代蹄疾步穩、發展勢能持續積蓄、民生福祉不斷改善……2023年,襄汾縣高質量發展基礎越夯越實、動能越積越強、成色越來越足。
這一年,襄汾縣堅持以領袖囑托指引前進方向,以開放之姿擁抱嶄新機遇,以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經濟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轉型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安全穩定局面更加鞏固,生態環境更加美麗宜居,團結奮進力量更加凝聚,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中國式現代化襄汾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工業轉型成效明顯。深入落實省市政策要求,加力加速工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上,光大、宏源、星原、萬鑫達4家焦化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以擔當有為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安全有序全部退出,為襄汾發展作出了永載史冊的貢獻。與此同時,推動鋼鐵企業提標改造,山西中升鋼鐵155噸煉鋼轉爐、100萬噸高速線材、余熱回收利用等項目順利實施;搶抓全市“裝備制造業破冰行動”機遇,加快技術革新、裝備提升,誠榮裝備年產20萬噸精密鑄件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新興產業上,緊盯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黨政“一把手”和開發區主官外出招商34次,先后與70余家企業對接洽談,簽約項目44個,總投資104.1億元,圓滿完成省定目標任務;運達風電、紫辰星儲能等五大項目集中開工,為產業轉型注入強勁動能。同時,“晉作古典家具”被授予“省級重點專業鎮”稱號,成為全市唯一一家省級重點專業鎮。
——文旅融合持續深化。以“一都、一城、一村”文化文物保護傳承利用示范區建設為引領,文旅融合發展駛入快車道。“一都”建設上,重點實施陶寺遺址博物館、遺址公園(一期)、王宮區保護展示等項目,正在加快博物館室外工程和內部展陳施工。陶寺遺址朱書扁壺圖案登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央視播出5集大型紀錄片《陶寺——地中之國》,陶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一城”建設上,與中鐵十九局集團簽訂《汾城古鎮保護利用開發項目合作協議》,已完成《汾城古鎮文旅規劃設計初步方案》編制、征地拆遷摸底等工作。“一村”建設上,實施丁村旅游公路建設、景區文物本體保護工程等,正在編制《丁村保護開發總體規劃》,規劃建設現代化“丁村遺址綜合博物館”。同時,加快A級景區提質升級,荷花小鎮、丁陶風情街成功創建“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堯京酒莊成為網紅打卡地,新增唐人居家居文化園為3A級旅游景區,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70萬人次,經營性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54.6%,文旅產業對高質量發展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堅持把鞏固銜接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一體推進“三農”工作協同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在全縣69個村流轉、托管土地2.3萬余畝,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深入開展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排查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2.42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2萬畝,總產4.54億公斤,較上年增長300萬公斤,穩居全省第一。鞏固脫貧成果。每月召開鄉村振興月例會,建立實行“四清單”“三展示”工作機制,被中國鄉村振興網關注、刊登。實施產業幫扶項目6個,帶動就業100余人。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解除風險63戶155人,新識別監測戶185戶428人,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壯大特色產業。舉辦首屆“鄉村e鎮年貨節”,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購物平臺,極大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新申報省市農業龍頭企業7家,總量達到29家,位列全市第一;入選“臨汾優選”農產品4個,襄汾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推進鄉村建設。完成農村改廁7000余座,生活垃圾基本日產日清。深化古城鎮關村“數字鄉村”、景毛鄉南高村“旅游振興示范村”創建,全力打造鄉村振興襄汾樣板。
——縣城面貌加快改善。召開全縣城市建設管理重點項目觀摩暨誓師大會,啟動實施城建重點工程項目22個。目前,丁陶大道南延正式通車;濱河公園箱涵步道改造完工,紅藍兩色交相輝映,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河東文體廣場一期、餐廚垃圾處理廠等項目即將完工,體育公園、河東便民市場等市政工程穩步推進;德潤府邸等3個商住小區主體完工,群眾住房更有保障。設置12個臨時便民市場和流動攤點疏導區,常態化開展城市大清潔,城市管理更加精細。
——開發區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按照“以道路定框架”“以畝產論英雄”“以項目破機制”要求,全力打造開發區建設升級版。強化要素保障。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園區道路、標準地、標準化廠房,實現了企業“即住即投即產”。持續創優環境。優化承諾制審批、加快標準地打造、細化全代辦服務,做到“區內事、區內辦”。運達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項目,從對接到開工僅用45天,跑出了襄汾主動轉型、產業替代的“運達模式”“運達速度”。加快項目建設。成功承辦2023年全省第四次“三個一批”臨汾市分會場會議,簽約項目2個,總投資62億元;開工項目1個,總投資30億元;投產項目1個,總投資2.58億元。7次“三個一批”項目簽約開工率100%,開工投產率69.11%,投產達效率100%,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23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121.3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3%,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當前的襄汾,正在緊跟市委步伐,努力成為全市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樣板的重要一極;正在落實市委安排,努力成為沿汾板塊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對標市委要求,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重要一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前不久召開的襄汾縣委十四屆九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和完善“1343”工作思路,主動扛起大縣責任,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定不移走好襄汾高質量發展之路。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即聚焦壯大高質量發展硬核實力,持續推進產業轉型;聚焦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著重抓好關鍵支撐;聚焦增強高質量發展充沛活力,營造良好保障環境;聚焦筑牢高質量發展堅實屏障,牢牢守住底線任務;聚焦彰顯高質量發展成果效力,持續抓好民生改善。著力從八個方面實現突破,即著力穩經濟,在經濟持續增長上實現突破;著力促轉型,在重振工業雄風上實現突破;著力樹品牌,在深化文旅融合上實現突破;著力抓“三農”,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實現突破;著力上項目,在積蓄發展后勁上實現突破;著力擴投資,在大抓招商引資上實現突破;著力守底線,在夯實發展根基上實現突破;著力惠民生,在創造美好生活上實現突破。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
關山初度路猶長,重任千鈞再啟航。放眼丁陶大地,全縣上下干群一心,拼經濟、搞建設、促共富,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襄汾篇章。
記者 田青松
圖片除署名外由襄汾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