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我們的老粗布絕對是100%純棉,假一賠萬。”這是春節前夕,在臨汾非遺館直播間,霍州老粗布非遺傳承人、霍州市鳴夢老粗布有限公司總經理員春玲對顧客的承諾。
霍州純棉老粗布歷史悠久,因其質地柔軟,透氣性好,持久耐用,成為霍州人的陪嫁品之一。
一朵朵棉花經過軋花、彈花、紡線等十幾道工序,再由紡織者一梭一梭精心編織成老粗布。布料經過木槌敲打和石碾滾木滾壓后,縮水率大大降低,經過裁縫師的精心剪裁縫制,一床床古樸的床單,一件件款式新穎的衣服便展現在大家眼前……
春節前夕,霍州鳴夢老粗布床上用品銷量驟增,前來購買床單的顧客絡繹不絕。然而,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個生意紅火的企業也是在歷經滄桑后一步一步崛起的。
上世紀末,受現代化紡織業沖擊,霍縣色織廠經營艱難、產品滯銷。為使傳統手工藝得以傳承,作為該廠紡織工的員春玲,拜訪了霍州市多位老粗布藝人,潛心學習傳統工藝,成立了坤英棉紡制品加工廠。2016年,該廠成為霍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點,員春玲成為霍州老粗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7年,該廠正式更名為鳴夢老粗布有限公司。
非遺不僅要傳承、創新,還要促進產業轉化,這樣才能“活”起來并帶動更多當地百姓致富。
鳴夢老粗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技元素,陸續開發出家用紡織品系列、服飾系列、婚慶系列等包括床單、睡衣、錢包,圍巾、襯衣、刺繡多類產品,并出口到12個國家。
鳴夢老粗布工藝的“活態”傳承,不僅讓非遺“活”了起來,也讓傳統技藝在創新中散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5年來,該公司安排了182名失業人員再就業,帶動35戶貧困戶脫貧,為12位殘障人士提供了崗位,使90名婦女就近就業,吸納200戶艾草種植戶……如今,霍州鳴夢老粗布非遺體驗館也即將開業,年產50萬米老粗布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
霍州老粗布有著原生態的質樸和美感,雖然在現代紡織業的沖擊之下漸漸隱退,然而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保護和產業化發展,鳴夢老粗布將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為當地村民提供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