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伍,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副教授,曾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理學博士學位,現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城市規劃研究,主持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論文近30篇。
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吸引外部投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生產力發展,推進地方高質量發展。日前,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副教授張仲伍,就我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功能提升、機制提效、形象提標”為抓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張仲伍的印象中,2012年之前的10年時間,是我市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10年,也是煤炭行業享盡風光與榮耀的10年。“煤炭十年”的時候,我市很多突然暴富的煤礦主素質提升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錢包鼓漲的程度,坐在煤堆上數錢的他們,不具備企業家的素質,沒有企業家精神,在重利刺激之下,濫用資源、重復挖掘,只注重個人收益,不注重社會效益,不重視教育等投資回報慢的行業,不搞技術升級,不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對進一步發展沒有想法、沒有路徑,很多人拿著大把錢到外地消費、不在本地投資,給當地留下結構單一、生態污染的攤子,導致我市與東部地區發展有了明顯差距。
在張仲伍看來,有煤炭是地方的福分,但是如何利用這個資源也是對地方政府的考驗。前些年我市經濟好不等于產業結構好,更不等于營商環境好。要發展經濟,必然要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好不好,對地方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張仲伍說,“我記得以前有個現象要‘逃離北上廣’,可是沒多久又變成了‘回歸北上廣’,最大的原因就是營商環境的差異讓他們適應不了。北上廣雖然工作壓力大、生活成本高,但是經濟發展環境好,辦事講規則、講制度,讓大多數人滿意、舒心,而小地方人口較少,是熟人社會,不講規則講關系、不講制度講人情,破壞了制度體系,直接影響到營商環境。思維的差異產生了經濟的差異,與東部地區相比,營商環境的差距有多大,我們的GDP差距就有多大。”
“數字也是資源。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一邊是海量數據,一邊是較低價值,可能一萬個數字里只有一兩個有用。我們要從海量數據中篩選、過濾出有用的信息,科學論證,能公開的盡量公開,最大化向社會公布。”談到如何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張仲伍建議,各縣(市、區)政府門戶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要及時更新信息,在保證不泄密的前提下,展現每個鄉鎮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文化淵源、特色產業、產業鏈條等,再配上精密度更高的三維地圖,立體地進行標注、展示。比如甘亭工業園,可以展示園區位置在哪里,區內有多少條鋪裝路,有多少廠區,分別屬于什么行業,閑置土地有多少,以及這塊園區內的優惠政策,甚至水電氣費用標準等,使政務更加公開透明,讓投資商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最新鮮、最真實的當地信息,更直觀全面地了解當地的營商環境,更快速高效地進行投資決策。
雖然近年來我市交通發展較快,特別是高鐵和高速公路,但與東部城市相比發展依然落后。“交通是硬性資源,人文是柔性資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如果臨汾市政府合理引導市民,提升對外地人的認同、認知及接納度,能主動給陌生人一個微笑、提供一個便利,營造友好溫馨的氛圍,讓每個外地人在臨汾都感受到回到家的親情,相信我們的軟環境會很快提升起來。”
張仲伍認為,政府要有超前意識,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各級干部要主動找差距,與其他省域副中心城市比較,要“在自行車時代培養汽車文化”,注重培養干部群眾的思維與行為方式,通過政府引導,教育企業和群眾講法律、講制度、講規則、講效率,從細節上下功夫,培養自身特質,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我們高興地看到,臨汾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外部資金、好的產業吸引過來發展自己,在‘放管服效’改革方面決心大、力度大、措施多,相信臨汾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會越少越小,自身經濟會越來越強。”
記者 韓曉芳 實習生 溫銳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