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產業是富民強縣的基礎和支撐,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成效鞏固的關鍵。近年來,地處呂梁山南端的鄉寧縣,在發展壯大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紫砂文創”產業體系、以“中電投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和以“研學旅行+項目”為代表的全域旅游產業體系,以產業富民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激活內生動力
在野生連翹采收期間,尉莊鄉農戶都有采售中藥材等山貨的習慣,當地農戶將采摘下來的野生連翹葉運到尉莊鄉豐興源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并現場售賣。
尉莊鄉位于鄉寧縣南,有著生態環境好、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資源優勢,轄區內無任何污染工礦企業,非常適宜發展連翹產業種植管護。尉莊鄉豐興源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喬國發日前對筆者說:“企業每年可生產連翹綠茶、紅茶和黑茶等功能性茶葉1.5萬余公斤。就采收來說,需求量大,農戶可從事采摘連翹葉長達100余天,每天可增收100多元,能較好帶動農戶創收。”
同樣,在關王廟鄉丁盤村,村委會也依托當地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戶發展野生連翹撫育基地,采取疏伐清坡、修剪整形、整穴除草、壓條補植、平茬更新、適時采收等措施,大力扶持發展連翹產業,為農戶增收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北垣葡萄、沿黃花椒、譚坪蘋果、鳳凰山莊玫瑰、雙鳳祥核桃、西交口翅果油……如今,像連翹一樣的特色產業在鄉寧已初步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示范園區,有效推動了產業融合,形成全鏈條增值、品牌化、專業化轉型的模式。當前,該縣已建成經濟林示范園23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83家,千畝以上“一村一品”專業村60個。
紫陶產業品牌重塑煥生機
“這是縣職業中學紫陶工藝班學生的作品,有些作品做工精致,相當不錯!”近日,在鄉寧縣金砂紫陶工藝美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仙鵬指著剛出爐的紫砂陶制品說,這些作品將返還給學校,而且對口畢業的學生,還可以和公司簽訂合約,就業上班。
今年,鄉寧縣全面啟動了總投資50億元、占地2000畝的紫砂特色小鎮建設項目,著力打造集紫砂陶文化體驗、旅游休閑、文化交流及生態居住等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讓紫砂文化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金砂紫陶項目被列為該縣2019年重點轉型項目之一,項目運營后,將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品牌重塑,輻射帶動縣域紫砂陶土產業發展。
金砂紫陶工藝只是鄉寧縣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一個縮影。時下,霍州煤電譚坪800萬噸煤礦項目正在建設,富康源煤業、元甲煤業等煤炭產業改造提升,中電投200MW風力發電、延川南煤層氣田鄉寧區塊項目等新興產業積極壯大,旅游公路、通用機場項目等文旅融合產業建設如火如荼,都在產業優化上實現了新提升,積聚起全縣轉型發展的強大動能。
“研學+”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研學旅行是推進全域旅游的有效載體,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近日,在鄉寧縣研學旅行規劃會議上,鄉寧縣同浙江國際旅游集團就縣域研學旅行專項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進行了研討交流,有效推進了研學旅行產業的高點定位、高點開局。
鄉寧縣處在黃河文化與根祖文化的交匯腹地,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在棗嶺鄉師家灘黃河岸邊,來自當地凡原村的劉師傅介紹說:“近段天氣炎熱,下午沒事都會帶孩子來這兒,讓孩子近距離體驗‘母親河’的壯觀。我們這一帶的花椒、蘋果等農產品豐富,隨著沿黃公路的建設,相信這兒一定會火起來的!”
緊緊抓住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機遇,鄉寧縣以研學旅行為新的切入點,結合縣域煤炭工業、新型能源、紫砂文創、特色農業進行整合提升,圍繞紅色、生態、文化、鄉村、科技五大主題,打造10條研學旅行精品路線、20個研學旅行基地,建設智慧旅游平臺,推動旅游產業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轉型,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真正讓“研學+”產業發展模式落地生根。
縣域內云丘山、戎子酒莊名揚四海,已經成為享譽全省乃至全國的“靚麗名片”,高天山、云臺山、萬寶山等一批文旅資源正在開發建設。特別是世界罕見的超大冰洞群——云丘山冰洞群開放以來,眾多海內外游客翹指稱贊。景區還直接帶動了當地2000余名村民邁上了旅游產業致富路。
固本強基方能行穩致遠。鄉寧縣圍繞鄉村戰略規劃目標,把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根本途徑,以產業富民為著力點,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和動力,形成以產業引領助推農民持續增收的新態勢。(師耀澤 武高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