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虎舞”,又被稱作“老虎上山”。話說素以“唐堯封地,剪桐舊都”著稱的翼城縣內,有一個叫王小二的樵夫,在砍柴途中遇到一公一母兩只大老虎和兩只小老虎。王小二勇敢機智,用計謀將這4只老虎引上高山,而后逐一消滅,才保全了性命。翼城人民在距今300多年前,依據這個傳說創造了一種舞蹈和雜技并存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翼城“虎舞”。
圖為3月24日翼城縣南梁鎮“老虎上山”表演。
臨汾新聞網訊 樵夫去樹林砍柴,途遇兩只兇猛的大老虎和兩只小老虎,樵夫驚慌逃跑,老虎緊追不舍,慌亂之中,樵夫心生一計,爬上山頭引虎上山,并把老虎逐一消滅……這不是小說里的情節,也不是影視作品里的片段,而是翼城縣南梁鎮澗峽村獨具特色的民俗表演“老虎上山”。3月24日,在翼城縣南梁鎮牛家坡村灤池水畔,“翔灤古會”暨翔山連翹花觀光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民俗表演“老虎上山”以其驚險、獨特贏得了全場觀眾的贊嘆。
20分鐘的演出過程中,“老虎上山”的傳承人之一呂衛星的目光一分一秒都沒離開過舞臺。表演場地立有高12米的木桿,其上搭建兩塊門板,再固定兩把圈椅,成為象征意義上的高山,兩側各垂掛兩條手腕粗細的大繩,從頂端斜拖地面,作為“老虎上山”坡道。表演者要用巧勁兒靠兩根粗繩爬到數12米的平臺,途中“公老虎”四面張望,打滾、喝水、摳牙縫、直立,與此同時,兩只“小老虎”也跟著“公老虎”上山,并在山上與“公老虎”嬉戲,另一只“母老虎”在山下巡視,演員們要在兩尺寬的高空平臺上表演仰面、回舔、護崽、撓尾、打斗等多種高難度動作,驚險無比,整場表演配以鑼、鼓、鈸等樂器,驚險壯觀,氣勢雄偉,隨后表演者一一沿繩下山,結束演出。
這是一支新人隊伍,作為本次節目的技術指導,呂衛星需要在現場持對講機對演員進行現場指導。
演出過程中,扮演“母老虎”的演員因為體力不支,三次換人輪流上陣。一場演出之后,“山上”舞“公老虎”的演員大汗淋漓,在一旁大口喘氣,呂衛星也漸漸從緊張的指揮中平復了過來。“人手不夠,本來需要10人的節目現在只有8人,感覺還是欠點火候。”今年60歲的呂衛星聲音有些顫抖,不知道是因為天冷的緣故還是疲憊。呂衛星直言節目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似乎有點遺憾:“好在看到了希望,當年的‘老虎’又回來啦!”呂衛星的父親是澗峽村有名的舞虎人,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十四五歲就開始練習這門技藝。“直接上來就扮演大老虎,可帶勁了!”呂衛星滿是自豪:“這門技藝需要體力好,但更重要的是人得機靈、利索,還得有點天賦?!眳涡l星介紹,這是一門口口相傳的技藝,少有文件記載,聽長輩們說距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了,每逢正月十五都會有表演。
因為要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攀著尼龍繩上高達15米的臺子表演,而且演出規模宏大、高空表演驚險、技巧要求嚴謹,所以這門技藝對演員要求很高。“不是誰都能來得了的,既是屬于年輕人的技藝還得有一定的表演功底?!眳涡l星的口中透露著擔憂。“演出的補助很難滿足養家的需要,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能靜下心來好好學這門技術的人更沒幾個了?!币驗楹茈y找到接班人,這門表演藝術曾經一度中斷了二十年,最近一次的表演呂衛星記得是在北京,彼時的他已經40歲了。
今年翼城縣借助發展旅游的東風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節,發掘、保護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老虎上山”作為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呂衛星希望能夠保留并完善這支年輕的表演隊伍?!板X什么時候都可以掙,但是技藝丟了就找不回來了?!眳涡l星感慨地說。上世界80年代,在臨汾市堯都區平陽廣場的一次演出中,由于繩子的質地不夠硬,呂衛星沒站穩差點從繩索上摔下去,他用手上的力量使勁拽著繩子才找回了平衡。那年呂衛星28歲,32年后的他仍清楚記得當年臺下觀眾青睞的目光、雷鳴的掌聲、響亮的呼喊聲。
記者安月琦 張蘊強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