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低保陽光溫暖困難家庭
——翼城縣實施低保精細化管理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薛選民是翼城縣南梁鎮馮史村村民,今年47歲,有殘疾,妻子患有嚴重智障,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家里沒有生活來源,日子過得十分艱苦。日前,該縣民政局和南梁鎮的工作人員敲開了他的家門,告訴他今年村里評定的低保戶仍然有他一家,薛選民聽到后,嘴里想說的話聽不清楚,但激動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自農村低保制度實施以來,翼城縣保障額度逐年提高,覆蓋群體越來越廣,先后有10萬余人次從中受惠。農村低保工作事關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涉及到千家萬戶,如何讓農村困難群眾更多的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切實做到困難群體應保盡保?今年以來,翼城縣全面推行低保精細化管理制度,讓基層低保評審工作更加民主、公開、透明,讓低保陽光真正溫暖農村困難群眾。
實行民主評議 增加一把“安全鎖”
翼城縣各村的低保民主評議由鄉鎮政府包村干部、村“兩委”成員、村民組長、不少于參加評議總人數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公道正派、熟悉本村居民情況的黨員代表及離職干部等代表組成。由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先組織入戶調查,根據申請低保的農戶家庭收入、生活狀況、家中是否有主要勞動力、貧困程度、家庭財產和其他一些方面的情況,初步確定擬報對象;村“兩委”進行初評初審,將結果交由民主評議會評議;通過宣講政策、個人陳述、現場評議形成結論,簽字確認等確定擬報對象。
評審過程中堅持民主評議制度,有效地杜絕了“人情保”“關系保”。同時,發揮了鄉鎮政府的審核主體作用,又將村“兩委”“落實兩個責任主體”貫穿到評定全過程,確保低保工作公開透明,實現應保盡保。這一制度的實施,相當于在原本就很嚴格的審批程序上又增加了一把“安全鎖”。截至目前,該縣212個行政村全部推行了民主評議制度。在低保民主評議過程中,20萬戶群眾代表參與評議工作,共評定出6000多名低保對象。
增加工作透明度 實現管理“無縫隙”
翼城縣農村低保工作以分類施保、動態管理為重點,要求低保工作按照信息登記、入戶核查、評議公示、匯總上報、審核審批的程序規范操作。多次組織專題業務培訓,由縣政府出文,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深入村組和群眾家中,采取聽匯報、查資料、座談等方式,對全縣10個鄉鎮的低保工作進行專項督查。低保評定完成后進行入戶抽查,對存在問題的要求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由民政局進行跟蹤督辦,直至整改到位,進一步夯實各鄉鎮的主體責任,避免了實際工作中因主體責任不清,工作方法簡單、粗糙造成的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促使農村低保精細化管理工作,各道程序環環緊扣、滴水不漏。
為了使農村低保這一惠及廣大百姓的民生工程落實到位,翼城縣把群眾滿意作為低保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通過進村入戶發放明白紙、媒體公告、手機短信等形式擴大政策宣傳,讓低保政策家喻戶曉,讓群眾全程參 與和監督每個步驟,充分發揚民主,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確保“該納入的一個不漏,不該納入的一個不留”,使分類施保動態管理實現了“無縫隙”。
豐富救助內容 構筑生活“保障線”
在農村困難群體中,除了大批因身體狀況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外,每年因生病、車禍等各種原因突然致貧的家庭也不在少數。對這些家庭和沒有享受低保但生活水平處在低保邊緣的困難戶,翼城縣不斷創新救助形式,豐富救助內容,建立完善了以低保救助為基礎,教育、醫療、住房專項救助相配套,臨時救助為補充,各項優惠政策相銜接的農村救助體系。這些群體除了可以申請大病救助和慈善助學外,還能申請臨時救助金,通過社會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筆者了解到,按照今年翼城縣農村低保的核查要求,翼城縣常住戶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全縣低保標準的,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均可申請低保。但是一旦申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或另有其他村民致貧,下一年度低保戶就要重新接受評議,“人情保”“關系保”“錯保”問題將不會再出現。
低保工作是保障民生、發展民生的基礎。翼城縣從加強農村低保精細化管理入手,以規范促公正,以公正促和諧,逐步構建低保工作有序運行的政策供應鏈,提高工作透明程序,增強制度執行力度以及擴大群眾參與深度搭建平臺,讓低保陽光真正溫暖困難家庭。(張燕)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