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 企業主導 設施配套 園區推進
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僅西瓜一項就實現銷售收入近2000萬元,加上下半年種植蔬菜,一個拱棚全年純收入超過2萬元。以往傳統農業是沒法比的。”日前,翼城縣永利公司總經理李剛自信地向筆者介紹了設施農業為公司帶來的收益。
近年來,翼城縣多措并舉,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全縣設施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目前,該縣以南唐慶豐、南梁長匯為代表,共發展拱棚2000余畝,實現生產總值2.2億元,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達到800元。
政府科學引導。翼城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制定出“政府支持、企業主導、設施配套、園區推進”的發展模式,以南梁、南唐、里砦、唐興、中衛等園區為重點,通過建設一批配套完善的設施農業園區,以點帶面,形成多元化建棚、多形式發展設施農業的新格局。自2013年開始,翼城縣政府瞄準農民收入倍增這一目標,把發展設施農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關于推進全縣設施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農委積極響應,組織有意轉產農業的企業家到曲沃、運城等地參觀。在政策的拉動下,慶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長匯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張橋合作社、三義合作社、四季紅合作社、永利公司相繼成立。慶豐農場一共流轉土地1250余畝,發展拱棚600多個,今年育苗80多萬株,還發展葡萄350余畝,今年200多畝已掛果。
農委科技支撐。為使8000余棟日光溫室及春秋拱棚提高效益,圓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致富夢,去年以來,翼城縣專門制定了技術人員包園區目標責任制,由農技中心蔬菜站技術人員負責包聯每個園區,實時掌握建設進度和生產方面的情況,及時解決生產當中存在的問題。
縣農委先后邀請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小麥研究所的專家授課,重點解決了幼苗不發根、坐瓜率低、瓜形不正、裂瓜等問題,受訓農民達到500余人次。同時,通過開展跟蹤服務,針對凍害造成死苗、瓜苗不能及時運到等問題,及時提供信息,協調給予解決。今年5月,他們還邀請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研究員先后到唐興鎮封壁村、里砦鎮張橋村、南唐鄉符冊、西下坪等村巡回指導設施西瓜生產,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培訓下鄉齊發力。翼城縣認真做好農業科技大培訓工作,結合全縣實際制訂了《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實施方案》。為順利推進大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成6個督導小組,每個小組聯系3—4個鄉鎮,督導、協調抓好各鄉鎮的農民培訓工作。到目前為止,共組織舉辦各種培訓8場次,培訓農民達到400余人。與此同時,按照縣農委“轉作風、下基層、送服務”活動的總體要求,在全縣涉及設施蔬菜的20余個行政村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尤其對西下坪利眾合作社、永利公司、封比、張橋、東石橋蔬菜基地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的技術服務,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搭建平臺促銷售。翼城縣在大力扶持園區建設的同時,還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生產管理、技術指導等方面發力,力求走出一條高檔商品西瓜生產之路。政府部 門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建立完善的西瓜銷售網絡,并且鼓勵本地經紀能人及社會資本全力投入到設施西瓜生產中。2014年5月,翼城縣的設施西瓜相繼開園,全縣規模最大的南唐鄉慶豐農場每天有萬余斤的無公害西瓜供應市場。為了讓瓜農產得下、賣得了,打進超市、瓜果店等高端市場,翼城縣委書記郭行杰親自聯系太原美特好超市總裁,讓翼城西瓜第一次走進了省會,擺上了全省50多個美特好門店的貨架。縣農委也在桐封廣場搭起平臺,組織全縣瓜農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西瓜展銷會。今年6月,該縣及時召開農超對接會,解決設施蔬果在本地超市銷售問題,多家超市與園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據翼城縣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縣將提高單位面積的種植效益,產高檔瓜,種優質菜,提升園區種植水平,完善園區配套設施,發揮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設施農業在全縣適宜地區不斷發展壯大。(王秀貞)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