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翼城縣里砦鎮逐步轉變發展方式,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全面改善鎮區基礎設施條件,使城鎮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從“里子”到“面子”,里砦鎮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子。
特色規劃描繪前景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由于里砦鎮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圍繞主動迎接縣城的輻射、把鎮區建成縣城副中心這一重點,歷屆鎮黨委、鎮政府都高度重視規劃工作。
2007年3月由市建筑規劃設計院編制了《翼城縣里砦鎮總體規劃》,在嚴格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高標準地做好區域功能分區規劃,明確分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2011年10月由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翼城縣里砦鎮近期建設規劃》。
同時,成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先后投資340萬元用于鎮容鎮貌的整治。對于公共衛生管理,鎮區8人衛生保潔隊、4輛保潔車,堅持一日一清掃,全天保潔,垃圾日產日清;鎮區范圍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商戶、居民實行門前三包,并簽訂責任書261份,嚴禁向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傾倒垃圾、污水或其他污物。對于公共環境秩序管理,規范車 輛停放,劃定摩托車、小型車輛停放點15處;結合農貿市場改造,整頓市場,堅持座商歸店、零商歸市的原則,制定了綜合市場示意圖,劃定攤位121處;整治違規違章建設的各類棚欄37處及其他影響整潔的建筑物25處,規范戶外廣告、標志牌109個。特別是在去年全縣環境整治活動中,全鎮累計投入150萬元,整治道路106公里、出動機械1500臺次、投工13720個、清理垃圾12000余方、粉刷樹木150000株、粉刷墻壁87560平方米、清理亂貼亂畫9870處。新建垃圾池36個、配備垃圾清運車68輛、垃圾桶72個、購置保潔服115套、成立了19個保潔隊。
多元產業支撐發展經濟林建設打造專業鎮。該鎮投資1186萬元完成全鎮19個行政村約2.92萬畝優質蘋果基地建設,目前80%進入盛果期;投資330萬元完成鎮域北部5100畝優質核桃種植;鎮區附近的張橋、東續、吉比建有200座日光溫室。里砦、張橋380畝高科技優質櫻桃園區即將進入掛果期。通過近5年的努力,全鎮實現了人均“一人一畝地吃飯、一人一畝園賺錢”的目標。綠色產業的興起,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由280人組成的果品營銷大軍和30家果品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了周邊區域種植業的發展,僅經濟林一項使全鎮農民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
畜牧養殖業走向標準化、園區化。以全省現代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富華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為依托,總投資6500萬元完成2000頭奶牛基地建設,年產鮮奶8000余噸,是蒙牛、銀橋乳業的固定奶源地,2100畝流轉土地不僅解決了企業飼料供應,而且使180余名農民成為企業的務工人員。2011年,資產上億元的翼眾百萬只蛋雞廠再投資近1000萬元入駐該鎮。從項目的爭取到基地建設,政府全程跟蹤、全程服務,使企業入駐放心、經營安心,實現政企雙贏。截至2012年底,全鎮奶牛存欄2368頭,生豬2.5萬余頭,肉羊1.6萬只,家禽5.7萬羽,畜牧業的發展使全鎮農民人均增收620元。
按照建設商業城鎮的要求,重點進行了鎮區十字大街形象提升、拓寬改造、上下供水、油面鋪裝等工程,鎮區街巷全部實現高標準硬化,形成了五縱兩橫總長10.5公里的框架路。沿十字大街形成西有農產品批發、中有百貨貿易、東有建材市場和裝飾材料市場的“兩街四場”發展格局,市場總面積7萬平方米,帶動商貿戶360余戶。鎮域老官莊村5000余人是全縣最大的行政村,每月3、6、9逢集,流動人員最多時達2000余人,鎮區里砦村每月1、4、8逢集,平均流動人員5000余人。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1年,里砦鎮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百鎮建設重點鎮,按照“省級百鎮建設標準”要求,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承載功能。
幾年來,先后投資2億多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不斷加快。投資2700萬元的里砦鎮府前街、南北大道道路工程,現已完成管網鋪設、油面鋪裝、道路照明設施配套等工程。總投資400萬元的里砦鎮新開路道路硬化及綠化工程已完成道路硬化、照明等工程。總投資200萬元的鎮區園林綠化項目現已完工。投資1500萬元完成兩幢農民住宅樓工程,已有部分群眾入住。投資3000萬元完成19個行政村168公里街巷硬化工程等。
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先后投資1170萬元完成里砦初中餐廳、2號教學樓、標準化操場、里砦完小餐廳、完小擴建和中心幼兒園建設;投資2440萬元完成里砦敬老院、計生服務站改建、便民服務中心、客運站、駕校、電網升級改造、數字電視平移等工程。2008年對全鎮范圍內的教育資源進行了充分優化整合,特別是初中教育,目前屬6軌制、學生780余人,其實力可滿足10軌制、2500多學生的入學需求。鎮域擁有鎮級中心衛生院1個,是全縣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之一,屬一級甲等衛生院。19個行政村設有31個村級衛生服務室,醫務人員均畢業于正規衛生院校,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鎮文化站建筑面積850平方米,藏書5萬冊,配有電影放映機、現代化音響設備、各類樂器、演出服裝、體育器械若干,組建了舞蹈隊、秧歌隊、老年合唱隊等群眾文藝團體。19個行政村都設有文化活動室,配有圖書、電視、DVD等娛樂設施。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