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那不對,這回這不全,三趟五趟才辦完。”“一人請了假,手續沒法辦。”……一些群眾戲言,便民服務中心不“便民”,就剩一個“中心”。這是年初,翼城縣中衛鄉機關干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千人萬戶”大調研中聽到最多、群眾情緒最大的意見,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以往該鄉便民服務中心運行情況的寫照。
整改勢在必行。為了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中衛鄉黨委邊學邊改,立行立改。一是實行鄉領導“帶班”,居中協調,加強監督。建立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到中心輪流值班制度,對工作人員難以辦理的事項及時協調有關縣直單位、鄉直站所和各行政村,提高辦事效率。對工作人員出勤情況和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杜絕遲到早退、串崗脫崗、出勤不出力行為。二是強化群眾監督,完善制度,公開流程。進一步完善了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期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外設站所AB崗等工作制度,細化公示各站所工作流程,制定公開基層站所服務承諾,讓群眾明白,方便群眾監督。對群眾反映不按制度、流程辦理的工作人員,給予批評教育和紀律處分。三是發放“連心卡”,公開電話,實時服務。結合大調研活動,已向3100多戶群眾發放了印有便民服務中心服務電話和走訪人姓名、職務、聯系方式的“連心卡”,隨時為群眾提供咨詢,省去他們不必要的奔波。四是開展志愿服務,對群眾領著辦、幫著辦。在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大學生“村官”中建立志愿者隊伍,為辦事群眾提供咨詢,對老年人、殘疾人等親自領著他們、幫著他們辦理。五是拓寬服務面,開展政策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活動開展以來,農技、勞保、民政等各站所根據群眾意見,先后邀請市、縣農藝師開展了核桃、蘋果管護技術培訓,培訓果農400余人次,分兩批對160余名婦女進行了家政服務培訓,建成了東浮圖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與昆山思博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及時為群眾提供就業信息等。
4個月來,便民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230余人次,現場辦理服務事項224項,下發催辦單處理6起,按時辦結率達到百分之百。一系列新措施讓群眾看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讓群眾感受到便民中心“真”便民。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席沛釗
上一篇: 翼城縣供電公司迎峰度夏“再”檢查
下一篇: 為了甜蜜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