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是小麥去雜去劣的關鍵時期。5月23日上午,堯都區農業發展中心的農業技術人員來到堯都區縣底鎮東杜村、侯村等地的小麥育種基地,指導種業公司、育種大戶等開展小麥去雜去劣工作。
“小麥去雜去劣過程中,存在比整體麥子高一頭以上、沒麥芒等情況的雜株、變異株、劣株、病死株麥子要連根拔除,此外還要對節節麥、野燕麥等惡性雜草進行拔除。”堯都區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范志敏現場指導時表示,“去雜去劣后的麥子、雜草等要帶出麥田進行集中處理,從源頭上杜絕繁育基地小麥混雜、退化,確保麥種個體、群體的一致性。”
在東杜村中麥886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的麥田中,10余位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民,正在開展小麥去雜去劣田間管護工作。他們頭戴草帽,按照地塊分布,并排走進麥田,對麥苗高矮、穗型等存在明顯差異的雜株及雜草等進行連根拔除。自5月初以來,每天6:30左右,這塊麥田總能看到農民們去雜去劣工作的身影。
“農業專家對我們進行了系統培訓,并深入麥田進行實地指導。”堯都區段店鄉東孫村村民張如清說,“通過在基地勞動,既增加了勞動技能,又增添了一份勞動收入。”
東杜村中麥886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也是我市小麥高產技術示范基地,共有小麥面積200畝,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副研究員姚勇是該基地的技術指導員。該基地采用“兩晚一增”栽培管理技術及春季小麥“一早一促”水肥管理技術,降低了生產投入,減少了病蟲害,增加了糧食產量,實現降本增效,確保了小麥玉米一年兩作豐產豐收。
在中麥886、晉麥47等小麥良種繁育基地,范志敏等農業技術人員現場查看基地小麥去雜去劣情況,了解去雜去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基地負責人做好病蟲害防治、“干熱風”防范等工作,保障良種安全。
范志敏表示,種業是農業發展的源頭,種業發展、植保植檢等部門聯合組成了檢查組,對堯都區各良種繁育基地,進行去雜去劣、植物檢疫專業工作檢查,提高冬小麥種子質量和純度,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暢任杰